content

透視:疫情——另一場戰爭

 2003-04-01 06: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伊交戰的海灣硝煙,不會瀰漫到中國大陸和香港,不過,香港和大陸正面對另一場戰爭-疫情。非典型性肺炎,像一個幽靈在人們的街談巷議中游蕩。言者談虎色變,聽者毛骨悚然,可怕的陰霾籠罩著神州大地,恐慌隱襲著不少人的心緒。

伊拉克和中國多了許多相似的地方:兩地都成為新聞中心,有關是戰事新聞,有關是病疫新聞;從這裡走來的人都不受歡迎:一個是難民,一個是病人;兩地都被敵人包圍:一個是軍隊,一個是病毒;各國都勸喻國人不要前往那兩個不安全的地方:一個是戰場,一個是病院;兩地都必須每天向世界報數:一個報死人,一個報病號……

重災區

香港更是重災區。今日香港,就像伊拉克人全民抗戰一樣,全民抗疫。政府宣布全部中小學停課,100萬學生9天不用上學;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1080人,連續10天向衛生署診所報到,否則警方上門,違反者罰款5000港元或入獄三個月;入境的旅客和香港人都要填表,申報健康情況;大型集會和群眾性活動紛紛停止,八成人戴上口罩上街,在這「口罩」都市,時時想到的是「保持安全距離」;飯店、食肆、百貨業生意額大跌,航空、旅遊業遭拖累,樓價急轉直下5%……

至3月31日,香港已發生530宗感染個案,其中15人死亡,60人出院。10多個國家先後出現感染個案。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研究後3月28日確認,令全球膽戰心驚的非典型性肺炎,源頭是廣東省佛山和河源;翌日,河源市人民醫院醫生卻反駁說,第一個發現病例後上報不等於就是源頭,源頭是在深圳。不管源頭具體在哪市,說廣東省大概是不會錯的。粵港兩地每天有30萬人次往來,香港就是被廣東連累了。

控制傳媒

最早的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是2002年11月中旬在廣東佛山、河源、中山、江門、深圳、肇慶等城市擴散。當時,有專家指出,該病傳染性強,急需做好防護隔離工作。但這一重要意見沒有得到高層官員重視。春節前後,非典型性肺炎終於在廣州爆發。此時,當地傳媒依然毫無反映。

2月8日中午,一條消息卻悄悄在人群中蔓延:「廣州發生致命流感」,它是以手機簡訊和口耳相授方式傳播的。「廣東移動通訊」簡訊息流量數據統計:2月8日,4000萬條;9日,4100萬條;10日4500萬條。

這次風波來勢之猛、影響之廣是廣州人記憶中前所未有。千百萬雙關切的眼睛,注視著南中國最富庶的廣州城。數十小時裡,廣州城市生態發生變化。一些網站開始出現可怕字眼:禽流感、炭疽、霍亂……人們期待主流媒體給一個權威的說法,但所有媒體都保持沉默。聳人聽聞的傳言終於演變成一股風潮,市民搶購板蘭根(中藥沖劑)、白醋、口罩。

2月10日上午,在官方掌控下,媒體首次含糊其辭地報導:近期廣州患「感冒」和「肺炎」的病人增多。中午,南方網謹慎地發布官方消息:廣東省部分地區發現「非典型性肺炎」病例。下午,《南方都市報》用了兩個版面的篇幅報導事件,不過其它各報只發了一條四百字的官方通稿。 11日上午,廣州許多市民守著電視機前度過,10點30分,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認一種病毒引起「非典型性肺炎」,排除傳言中所說的鼠疫和炭疽。11日、12日,廣州主要媒體開始大篇幅詳細報導這一事件,媒體的介入,迅速遏制了市民中蔓延多日的恐慌,公眾場所的口罩族消失了,對板蘭根、食鹽、糧油的搶購潮平息,鹽米醋的櫃臺前不再人頭攢動,民間和網路上的流言也隨之急劇減少。應該感謝手機簡訊,它的衝擊迫使政府公開真相。面對非典型性肺炎的,是個"非典型性"政府,表現的是"非典型性"舉措。

謠言止於智者,流言止於傳媒的公信。"謠言"在成型前有三階段,傳言、流言、謠言。前兩者都是小規模、低頻率的自發性傳播,一個謠言在成熟前經過那麼長時間打造,為什麼沒有及時制止呢?當試圖控制民間風傳一時的不實流言時,首先要問:為什麼沒有早點把可以抵禦這一流言的真相告訴人們?隱瞞比疫症更可怕。謠言之所以四起,恰恰是政府和傳媒權威聲音的缺席。

謠言四起

2月11日,官方公布非典型性肺炎造成廣東省305宗感染,5人死亡。13日廣東省政府說"發病基本穩定";19日廣州市政府說"爆發勢頭已得到控制,沒有擴散"。3月17日,廣東省副省長和深圳市長還說:"沒有證據證明,廣東省早前的非典型性肺炎與香港的大規模發病有關。"此後,再也沒有消息。直到3月26日,廣東省政府突然公布,至2月底廣東感染病例792宗,死亡31人,其中,廣州感染病例680宗,死亡24宗。香港人如在夢中,完全失去警戒心,讓疫症蔓延了三週。如果廣東及早公布內情,就不會令香港政府措手不及。據悉,這是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壓力下才公布的。

當地傳媒未能發揮預警功能,盡早向公眾傳遞病疫信息。事後已引發傳媒的反思。其實,根子不在傳媒,記者通過線索早已捕捉到病疫消息,但官方拒絕證實,傳媒也不敢輕率報導,更被告之「穩定壓倒一切」。

在中國大陸,國土那麼大,手段又落後,疾病監控網路又不健全,要及時而準確蒐集信息確實有客觀困難,但政府出於投資環境和國家形象的考慮,從而對生命的漠視是否認不了的。

前外經貿部副部長、現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3月28日說:「香港傳媒連日以非典型性肺炎作頭條,我擔心將事件大肆報導10天、20天、30天,這樣下去誰還敢來香港,作為金融、交通中心,香港需要人氣。香港人口600多萬,得肺炎只有300多人,弄得像50萬人感染的模樣,香港不應有這樣恐慌的局面。」龍的思維在中國高層官員中頗有「典型性」。

在諸多不同性質的突發事件中,最令民眾翹首的無過於與他們生命安危息息相關的疫情類報告,官方不公布真相,謠言就滋生、恐慌就擴散。當代社會的傳播路徑的豐富性,已完全沒有了"不透風的牆"。南京湯山投毒案、各地的煤礦事件、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爆炸案、北京兩會期間的路透社事件……有教訓、也有經驗。政府--傳媒--民眾之間應該有理想的信息鏈接,過去政府什麼都想「捂」的時代結束了。人們從中得到的啟迪,遠遠不是一場疫情的化解,一個城市的設防。

(BB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