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一梟: 仇富有理,財富有罪

不能說洪洞縣裡無好人,"代表""委員"盡渾蛋,但參加兩會的袞袞諸公當中,大部分確屬偽而又劣的黨選"三無"牌產品(無知、無義、無恥),"好"的委實不多,偶有一二,也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來。如李銳老,吐了幾句真言,就"麻煩不斷了"(李老拒絕海外媒體採訪時所言),採訪過他的《二十一世紀環球報導》也被責令停刊了。

大多數"代表""委員"倒是可以暢所欲言,可除了歌功頌德拍馬屁、雞毛蒜皮提議案外,就是盡發一些"三無"牌議論。不用特地去找,近幾天只要打開電視翻開報刊,傻言蠢語自會撲面而來,讓人防不勝防。老梟乾脆將幾個代表委員兩會期間關於財富話題的高論,錄此共賞吧。

高天日委員:"中國人眼裡的財富總與醜惡、血腥、齷齪沾上邊。古有為富不仁的說法,今有為富不淨的觀點,矛頭皆指財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長期左右著國人脆弱的心理"。"我們這個社會偏有不少人整天不是考慮咋樣生財,而是眼紅,為什麼'他'比'我'更有錢?"、"社會發展到今天,教育是絕大多數人所依賴的主要生產資料,教育把富有階層同其他階層區別開來。"

蘇正國委員:"如果我們這個社會仍然仇視富人、嫉妒能人,企圖改變對財富分配結果的否定,發展是不可能的"。

葉良材委員:"還有一種情況是宣傳的作用過於強大。媒體對富人的奇聞趨之若騖,包二奶、偷稅漏稅、假冒偽劣、行賄受賄等各種標籤都貼在了富人、能人的臉上,人們能不反感、不仇視嗎?"

為富不仁當然不好,但只要財富來源正當,仁不仁,是道德法庭管轄的範疇。為富不淨則是犯罪行為。當今中國,政策法規法律都向強勢集團傾斜,發財致富大多要靠歪門邪道、靠與權力聯姻,財富大多確與醜惡、血腥、齷齪沾上邊。為富不淨已成特權階級和富有階層的普遍現象。

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這百分之二十,大都是特權力人物或與權力有聯繫密切的圈子中人。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首場提案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難得此君能說幾句人話)上指出,我國居民收入已出現兩個應當警惕的徵候:其一,2000年城鄉整體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達到0.417,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其二,不同收入階層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年均收入接近和超過2萬元的佔總人口的3.5%左右,而一半以上人口的年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提案認為,收入差距的擴大有兩種原因,一是分配方式的市場化和改革發展的時空差帶來的影響,二是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機制中非市場化的不合理因素的影響,而後者往往是出現畸形高收入的主因。

三位中國問題學者王紹光、胡鞍鋼、丁元竹早就指出,"人民對富者的不滿,不是不滿他們富,多數是不滿他們致富之道,因為他們之中多數是靠權位對國家對企業對銀行掠奪而富。這樣的富法,對社會對經濟的正當發展都沒有好處,更何況這些掠奪者拿人民的錢去賭博,去花天酒地,以至攜巨款潛逃"

又,據網刊透露,中國人民銀行監察局、國務院審計署稱:在金融機構中,黨政部門、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用匿名、假名開設的帳戶,共有人民幣二萬億元。中央金融工委於去年秋曾指出為四萬億元。二者相差一倍。官方後又解釋稱:中央金融工委所指的四萬億元中,包括個人以匿名、假名開設的帳戶。不管是二萬億,還是四萬億,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儘管是網上訊息,我相信不是空穴來風。倘是造謠,為何不敢闢謠?怕愈描愈黑耳。

仇富意識、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不能說沒有,但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此類陳舊的思想意識早已邊緣化。人們反對的不是"分配不均"是"分配不公",民眾不是仇富是仇腐,是財富的來路不正。人民網曾進行過的網上調查,人們目前最關注的20種社會問題當中,腐敗高居首位。

廣大公僕及所謂的"富人"、"能人"大多不是"生財"者,而是民眾財富、國家資產的剝削者、掠奪者、揮霍者。而包二奶、偷稅漏稅、假冒偽劣、行賄受賄等的奇聞,也大多發生在他們身上,人們反感、仇視腐敗行為,要求實施陽光法,追究財富入源,剝削剝削者,掠奪掠奪者,要求他們遵守法律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合情合法,理所當然。

這樣做,正是為了經濟、社會更加健康地發展。說什麼"紅眼病",什麼"仇富意識"、"不患寡而患不均",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是轉移視線倒打一把,是對廣大民眾的無恥誣蔑!說什麼教育把富有階層同其他階層區別開來,是一種乾坤大挪移手法。教育,僅僅是一種表面現象和次要因素,區別富有階層同其他階層的真正的原因是特權。

在中國,大富豪門與特權腐敗往往分不開,"財富總與醜惡、血腥、齷齪沾上邊",仇富,其實是仇腐。從這個角度說,財富有罪,仇富合情合法、有理有功!

2003、3、15

來源:新世紀(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