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領走私」猖獗 香港成中轉站

中國海關正在對一種被稱為「白領走私」的「新」的走私形式進行全力打擊。此間專家說,「白領走私」是在中國入世後才大量突顯出來的,迅速增多的「白領走私」案件對中國海關來說是個新課題。

新華社廣州十四日消息,海關總署廣州商品價格信息辦公室主任譚武說,按照入世承諾,加入世貿後中國海關必須實施《WTO海關估價協議》,要求徵收關稅的多少取決於企業實際交易的「成交價格」,而在此之前,中國海關主要是通過設立海關參考價或最低限價來徵稅的。

利用海關審價方式改變,在報關價格上做「手腳」從而偷逃關稅的「白領走私」犯罪活動正日益猖獗。據廣州海關統計,二零零二年廣州海關查獲的這類案件比上年增長了百分之一百五十五,涉案金額高達三點六億元,佔查獲走私案件總涉案金額的八成,案值增長三十四倍。
廣州海關調查局局長林建平說:「在中國,『白領走私』現像以前就有,但海關真正大量面對這一現象還是在入世之後。」

「白領走私」採用高智能、高技術手段,通過價格瞞騙走私,形式更隱蔽,危害更嚴重,是經過精心組織、精心策劃的高智商犯罪,令海關打私防不勝防。

從二零零二年開始,中國海關調整打私重點,積極完善海關估價體系,以價格信息平臺為基礎,建立起價格預警、審價驗估、後續核查構成的打擊「白領走私」三道重點防線。

譚武介紹,對於新的海關審價方式來說,完善的價格信息資料系統是一個關鍵。二零零二年海關總署在全國各地海關逐步建立起了海關價格信息平臺,每月收集數百萬條資料,通過信息整合,為及時發現和捕捉價格瞞騙提供準確的「導航」和信息支持。由於香港正在成為「白領走私」的中轉站,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已建立信息互換機制,積極協作,從源頭上遏制「白領走私」的蔓延。

與此同時,由於走私方式變化,海關緝私方式也必需隨之調整。林建平說,針對「白領走私」的海關緝私,以高技術、高智能的識別手段來對付同樣是高技術手段的走私犯罪活動。

針對在一定區域內商品進口及價格瞞騙存在相似性的情況,去年八月以來廣東省內的七大關區還建立起了「海關價格聯盟」,及時將各關加強價格管理的重點商品、管理尺度及動向等情況進行交流、共享,協調統一管理措施,防止「稅往低處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