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食蟾蜍之風」興起 癩蛤蟆遭遇死亡的春天

記者在番禺等地的一些市場上看到,一袋袋蟾蜍正待價而沽。

雖然蟾蜍「奇醜無比」,但是銷路卻很好。記者問一位商販:「這麼醜的癩蛤蟆也能吃嗎?」商販笑了笑說:「這你就不懂了,癩蛤蟆味道鮮美得很,而且還能清熱解毒呢。」

「這麼多癩蛤蟆是哪裡來的?」記者問。商販說:「還能哪兒來的,田裡面抓的唄。現在春天剛到,田裡還不是很多,有些是從冬眠的洞裡挖出來的。這東西很好賣,有多少能賣多少。」

記者隨後來到附近的一些飯店,發現吃蟾蜍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從清蒸、薑蔥炒、椒鹽炸到蟾蜍火鍋湯、蟾蜍水蛇粥等,食用方法五花八門。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種名叫「熏拉絲」的食品出現在一些超市中。這是一種拳頭大小、被壓得扁扁的、熏得黃黃的東西,一問才知道是蟾蜍干。吃蟾蜍已進入尋常人家,這對蟾蜍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蟾蜍有毒損害五臟

《金華晚報》去年9月9日曾報導,浙江金華市一名兩歲的女孩因食用蟾蜍死亡。當地衛生部門提醒:蟾蜍耳下腺、皮膚腺內含有蟾蜍毒素的白色漿液,稱蟾酥,人體吸收後可引起心、腦、肝、腎及肺損害。兒童對蟾蜍毒素的敏感程度大於成人。

(南方日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