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鮮為人知的故事

井岡山,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毛澤東、朱德等和紅軍官兵艱苦卓絕的鬥爭故事,許多已為人們耳熟能詳。然 而,筆者日前赴井岡山採訪,卻從大量歷史史料和知情人處探知,還有許多史實 因種種原因塵封了大半個世紀,鮮為人知。毛澤東平生從未背過槍?多少年來,國內外一些毛澤東的崇拜者和研究者都曾為一個現象困惑不解,「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提出者和最徹底的實踐者毛澤東,似乎平生就不喜歡扛 槍弄炮。電視螢屏上,鮮見他帶槍的畫面;老革命的回憶錄中,難見他扛槍的描 述;歷史照片中,更從未見到過他帶槍的留影。難道毛澤東平生真的沒背過槍?答案是否定的。毛澤東曾在井岡山時期背過槍。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著手創建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底,朱毛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兩天後,兩軍負責人在「龍江書院」舉行會議,會議根據湘南特委的決定,將兩支部隊合編,成立中國 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兼十師師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十一師師長,陳毅 任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師師長。5月4日上午,在井岡山礱市廣場隆重召開的井岡 山會師暨紅四軍成立慶祝大會上,毛澤東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槍。

據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陳士矩將軍回憶資料記載:會師這天天氣很好,井岡山碧綠如洗,紅軍標語鮮艷奪目,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我清楚 地記得,自跟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到上井岡山,從來沒有看見毛澤東背過槍。

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見他背槍就是在寧岡礱市紅四軍成立大會上。這天,毛主席特別高興,他挎上匣子槍,走到行伍出身,經常一身戎裝的朱老總跟前詼 諧地說『背上駁殼槍,師長見軍長羅』。不過,大會一結束,毛澤東便把槍交給 了警衛員,以後再也沒見他攜帶過槍。「

井岡山時期一直跟隨毛澤東左右的何長工同志,在回憶錄中也證實過這一情景。而此後確實無人見過毛澤東攜帶過武器。作為通曉兵法、運籌帷幄而且最早 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著名論斷的軍事家,毛澤東對槍的不感興趣,倒與三 國時「不知刀槍劍戟,胸有雄兵百萬」的諸葛亮有著相似之處。也許,這就是偉 人獨特之處吧。

游擊戰爭「十六字訣」來自「山大王」的啟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一在中國革命史和世界軍事史上都有著顯赫地位的游擊戰 爭「十六字訣」,是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鬥爭實踐中提出的。然而,您可能不會 想到,這一創造性的游擊戰爭理論的提出,竟來自「山大王」的啟示。

清末民初至革命根據地建立前,井岡山曾是土匪出沒之處、綠林棲身之地。

1921年12月,駐湖南的粵軍連長朱孔陽因不滿上司剋扣軍餉,曾率部進入到井岡山做起了「山大王」,成為井岡山有名的一支綠林武裝。

為對付官軍的進剿,朱孔陽利用熟悉地形環境等有利條件,機動靈活地在莽莽群山中與官軍週旋,使官軍疲於奔命,對他奈何不得。他有一句對付圍剿的名 言:「不需能打仗,只要會打圈。」廖廖數語,蘊藏著極其樸素的游擊戰術道理。

井岡山根據地初創時期,敵強我弱,四面白色恐怖。為了戰勝強敵,擴大並鞏固革命根據地,紅軍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適應對敵作戰的戰略戰術。為此,兼收 並蓄的毛澤東注意從過去井岡山綠林武裝的游擊戰術中吸取營養,學習優長,為 我所用。1927年12月,他對攻打茶陵的部隊說:「戰無常法,要善於根據 敵我情況,在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原則下,拋掉舊的一套,來個戰術思想的大 轉變。」他還告訴大家:「從前,井岡山有個『山大王』,叫朱聾子(朱孔陽綽 號),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總結的『打圈圈』是個好經驗。當然,土匪『打圈 圈』是消極的。我們工農革命軍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打圈是為了避實擊虛, 殲滅敵人,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總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 就來,蝕本不干,這就是我們的戰術原則。」

1928年5月,朱毛兩軍會師後,湘贛兩省敵軍向井岡山發動了第一次聯合「會剿」。紅四軍主力採取集中優勢兵力,殲敵一路的作戰方針,南下黃坳, 直奔五斗江,迂迴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縣城。幾天後,毛澤東召開幹部會議, 會上他廣引古今中外戰例,結合紅軍這次戰法,再次談到了戰術問題,並首次正 式提出了「十六字訣」,他說:「白軍強大,紅軍弱小,我們以弱斗強,只能採 用游擊戰術。什麼叫游擊戰術?簡單說,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從此,「十六字訣」成為紅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載入了中國史冊。

井岡山紅軍連隊有一位外國人中國的鬥爭,得到過許多外國同志和朋友的支持幫助,許多重大事件都曾有外國人參與。紅軍井岡山鬥爭時期,也有一位 擔任過紅軍連長的外國同志,他就是朝鮮人陳龍鶴。

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中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使正在中國求學的朝鮮青年陳龍鶴倍受鼓舞。1926年1月,他投考黃埔軍校,成為該校第4期學 生。在校期間,他先後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衛戍廣州、警戒黃埔、駐防虎門和惠州 等行動,在鬥爭實踐中受到鍛練和洗禮。同年10月,他與伍中豪、林彪、陳毅 等同期畢業,投身北伐。

1927年6月,協助國民革命軍張發奎部組建總指揮部警衛團,盧德銘任團長,陳龍鶴受黨的委派也成為該團的一員。1927年8月1日,盧德銘 按黨組織指令,率警衛團趕往南昌準備參加起義。但到武寧時,得知南昌起義大 軍已經南下,部隊只好折回修水、銅鼓一帶休整。9月9日,陳龍鶴隨部參加了 毛澤東、盧德銘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後,陳龍鶴隨部上了井岡山,任毛澤東兼師長的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一營一排排長。他先後參加了著名的五斗江、龍源口、三打永新等戰鬥。

1928年8月,毛澤東親率三十一團主力前往湖南接應紅軍大隊,一營留守井岡山。湘贛兩省敵人乘虛而入,用4個團的兵力進犯。陳龍鶴率領全排憑藉 險要地勢,配合袁文才的三十二團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 的勝利。

1929年,陳龍鶴任紅三十一團三連連長。長汀整編時,三十一團改編為第三縱隊,次年與贛南地方武裝合編為紅十二軍。1932年4月,紅十二軍參 加攻佔福建南部城鎮的漳州戰役。激戰中,陳龍鶴不幸壯烈犧牲。

《真理報》曾向世界介紹井岡山鬥爭情況許多人認為,延安時期來華的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是最早向國外介紹井岡山的外國人。其實,早在20世紀20 年代末,當時蘇聯最具權威的《真理報》,就對井岡山鬥爭情況作了真實客觀的 報導。

筆者在井岡山採訪時,從有關歷史檔案文獻中查閱到了以下珍貴史料--1928年2月9日至25日,共產國際召開執委會第9次全會。3月1日,《真 理報》在一篇題為《共產國際執委會全會討論中國問題》的報導中提到:「在湖 南省,除南部以外,茶陵、永興和酃縣地區也都舉行了農民起義。在江西省,根 據地方同志的來信,永新、蓮花和全南縣組織了蘇維埃政權。」文中提到的茶陵、 酃縣、永新、蓮花,正是井岡山根據地的組成部分。

1929年7月2日,《真理報》發表社論《中國統一的「假象」》。社論指出:「彭德懷、方軍敏(方志敏)、王佐、袁文才,特別是朱德和毛澤東的紅 色游擊隊運動……在兩年之間輾轉戰鬥於許多地區和省份,佔城奪池,到處鬧起 了革命,其史詩般的英雄行動是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重大意義的,它必將引來數 以百萬計的新生力量加入新的起義大軍。」

同年7月24日,《真理報》發表署名阿.伊文的文章《彭德懷》,高度讚 揚了井岡山的鬥爭和紅軍指揮員彭德懷:「朱德、毛澤東、彭德懷、黃公略、王佐、袁文才……除了頭兩個名字,蘇聯讀者對其他人可說一無所知。然而,他們 的名字卻是江西、湖南、廣東名流紳士地主們的心腹之患。彭德懷去年率軍隊來 到朱毛工農紅軍一邊。今年1月,朱德和毛澤東撤離井岡山時,彭德懷與王佐留 下繼續戰鬥,進行頑強抵抗,直到敵人重炮將山上的工事全部破壞時,他們才開 始撤退。」文章不僅出現了「井岡山」這一地名,而且還報導了彭德懷率部上井 岡山,並留守井岡山艱苦鬥爭的情景。

「朱毛紅軍」為何始稱「紅四軍」

1928年4月底,朱毛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5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宣告成立。然而,這支我軍歷史上最早的紅軍為何稱「紅四軍」,而不稱 「紅一軍」?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將廣東各派軍隊統一編為國民革命軍,計有8個軍。其中由李濟深任師長的粵軍第一師擴編組成國民革 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中共黨員廖干五任黨代表。李濟深受孫中山先生影 響,主張國共合作,因此四軍各部均有共產黨員擔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由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鋒向湖南挺進,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1927年1月,葉挺獨立團所在的十二師擴編為軍,稱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改編為其中一個師。「四一二」政變後,四軍「東征 討蔣」,進軍到九江、南昌一帶。8月1日,四軍由我黨掌握的部隊參加了南昌 起義,隨後南下入粵。後來,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轉戰湘南,舉行了湘南起義。

井岡山會師後,為發揚四軍英勇作戰的優良傳統,故將我黨領導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在我軍歷史上,除毛澤東朱德創建的紅四軍外,還有兩個「紅四軍」:一是1928年6月賀龍在湘鄂西成立的「紅四軍」,此乃紅二方面軍的前身;另一 個是1931年1月由許繼慎為軍長的紅一軍與蔡申熙領導的紅十五軍合編成的 「紅四軍」,軍長曠繼勛(後由徐向前接任),此為紅四方面軍的基礎。後來三 個「紅四軍」逐步發展成了紅軍三大方面軍。對此,應該說,這三個「紅四軍」

功不可沒。

毛澤東第一次下令處決叛徒

長期鬥爭中,無數先烈前仆後繼,英勇犧牲。

然而,也有少數人經不起鬥爭考驗,蛻變為叛徒,造成極大的危害。

上井岡山當年的1927年11月28日,毛澤東就親自下令處決企圖叛變投敵的原紅軍團長陳浩等人。這是毛澤東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親自下令處決叛徒。

1927年11月18日,根據前委決定,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團部、第一營和特務連,由黨代表宛希先、團長陳浩率領,第二次攻佔了茶陵。革命軍進城後, 陳浩等人開始不管部隊,不做群眾工作,成天吃喝嫖賭,不願回山溝裡打游擊, 還侵吞了部隊繳獲的幾千克黃金。為防止他們的錯誤惡性發展,黨代表宛希先向 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寫信嚴厲批評了陳浩一夥。受到批評後,陳浩心懷不滿, 起了叛變革命的歹心。策動部隊叛變中因骨干連隊拉不動而暫時作罷。

當年12月,蔣介石調集大軍進剿井岡山。敵重兵壓境,陳浩一夥已對革命完全喪失信心。加之敵十三軍軍長方鼎英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與是黃埔第一期 學生的陳浩有師生之情。因此,陳浩致信方鼎英,策劃叛變投敵。宛希先對陳浩 一夥早有警惕,面對強敵,宛希先堅持率部東向井岡山,而陳浩則以團長身份強 令部隊南撤,為投靠方鼎英創造條件。由於南撤不得人心,部隊行進速度非常緩 慢。在離湖口墟不遠時,隊伍裡由後向前傳達了「毛委員來了,命令部隊回湖口」 的命令。

原來,對該部很不放心的毛澤東,此前專門從茅坪趕往茶陵。在得知部隊南撤後,立即向南追趕。趕到湖口墟時,得知部隊已向酃縣方向進發,於是命令警 衛員追上部隊傳達返回湖口宿營的命令。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營以上幹部緊急 會議,宛希先、張子清、何挺穎等義正辭嚴地揭露了陳浩一夥叛變投敵的陰謀。

在事實證據面前,陳浩一夥不得不認罪伏法。

毛澤東率部返回井岡山後,在礱市召開軍民大會,公開宣布處決第一團團長陳浩及徐庶、韓昌劍、黃子吉另外3 名企圖率部叛變的軍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