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醫院攻上海 接近慘敗

儘管王永慶的長庚集團進軍大陸受到挫敗,但大陸醫療市場對於有意西進的臺灣醫界人士,就如同一塊未開發的淨土,吸引著許多人前仆後繼,然而,大陸這塊醫療大餅,是否真是這麼可口?

中國時報3月3日報導,上海南亞醫院是第一家由臺灣人出資的醫院,當初是以大陸人頭申請註冊醫院,但今年過年前卻發生大陸人頭想吃掉這家醫院的事件,如今兩造走上法庭,針對所有權打上官司。

副院長郭青雲表示,醫院成立時雙方說好,國內部由中方人頭管理,外賓部由他管理,後來中方人頭竟違反合同上的協議,開始要求要外賓部的經營權,還要讓大陸醫生看臺灣病人,以謀取更高的利潤,並且有意侵吞醫院的資產。

郭青雲指出,中方的要求當然無法答應,他們根本一毛錢都沒出,竟想要求更多的醫院管理權,併進而侵佔醫院,因此從去年底南亞醫院的臺灣出資者便向法院提出訴訟,開過兩次庭後,長寧區地方中級法院認為無法審理,必須送件到中央處理,於是要求雙方私下合解。

目前對方提出的條件是拿到一百萬人民幣後就走人,但郭青雲要求要分期付款,以免日後還來找麻煩,他無奈的說,「這種事用錢解決最快!」

郭青雲並坦承,這段時間醫院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光是一天的營利就掉為原來的三分之一,而且新的儀器他們也不敢進,怕所有權一旦有爭議,這些資產都進了對方的口袋。另外,醫院的行銷廣告也受到中方的制肘,反正就是想盡辦法找你麻煩。
至於其他到上海醫療市場探路的臺灣醫師個體戶,情況也不是太樂觀,這些醫生大部分是以承包上海當地醫院某個專科的方式,與院方拆帳,但盈虧自負。

例如上海雲山醫院曾與一名臺灣醫生、曾姓檢驗師和臺灣牙科醫生合作,上海瑞金醫院裡的瑞昌醫院,也曾找臺灣醫師合作,藉以招徠臺灣顧客,但由於醫院設備不正規、醫事力量薄弱以及技術不足等問題,合作得不是很愉快,這種中、臺合作關係,大約勉強維持個半年到一年就拆夥。

中山醫院的台海醫療中心,是以這種經營方式存活至今的其中一例,主要原因是中山醫院為國營大型醫院,有中山醫院的資源支持,因此能降低成本,其次,收費低廉,臺灣人的看診收費也比照當地人沒有醫保的價格。不過,來看病的人以當地人居多,一天兩三百個病人中,臺灣人大約有廿幾個。

台海醫療中心醫師葉映輝說,上海醫療市場的確大,但幾乎都把持在國營醫院的手上,主要是這些醫院有醫保,當地民眾可以低價看病。至於台商的市場,上海的臺灣人固然很多,但很分散,不可能叫一個住在浦東的臺灣人,跑到松江去看病,客源其實有限。

陳姓醫師則表示,臺灣人在上海的看病原則是,「小病吃成藥、大病回臺灣」,會跑去看病的人,大多是因為感冒發燒、肚子痛、拉肚子等急症,專醫這種小病小痛,醫院不太可能賺錢。

此外,最常看病的通常是老年人和小孩,但來上海的臺灣人以三十到五十歲居多,就算是要固定長期上醫院的慢性病人,大部分又會在臺灣以健保方式拿三個月的藥,所以生意沒有想像中的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