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歲男童學三種語言 學得太多導致失語

把「老師」叫「老希」、「葡萄乾」說成「帕塌干」……3歲半的童童說出的話別人怎麼都聽不懂。日前,童童媽媽帶孩子到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諮詢,才知道孩子的「病因」是語言學習過早、過多所致,要怪就怪父母的望子成龍心切。


童童父親的美式英語講得非常流利,母親也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語。童童剛出生,父母就想出一個「高明」的辦法:從孩子學習語言開始,就由爸爸對他講英語,媽媽講日語,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則與孩子講漢語,「三管齊下」對孩子進行語言培訓。

剛開始,童童的確掌握了不少外語詞彙,但時間一長卻出現了問題:他經常會把英語、日語和漢語混在一起,結果什麼都不對;講漢語詞彙時,也拖長音發出一個外語的腔。到後來,童童的話除了父母能猜出來以外,別人都聽不懂。

童童的父母著急了,於是加大「教育力度」,頻頻糾正童童。沒想到,被糾正的多了,小傢伙索性不開口講話了,而且看到生人就躲,有什麼要求寧可給家人比劃也不願意開口。

心理諮詢中心的杜亞松博士告訴記者,由於過早混學幾種語言,童童已經有了嚴重的語言障礙。連漢語詞彙都不能準確掌握的時候,還要學習發音、構造等截然不同的外語,家長這種做法無疑是拔苗助長,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功能,更給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增加麻煩。

杜亞松博士認為,在孩子3歲以前,不適合學習母語以外的任何一種外語,家長應當著重訓練孩子的母語口語能力,千萬不要無端給幼小的孩子加壓。

新聞晚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