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祥告訴記者,來德國之前,就已經對得獎有了些預感,飛機上還許下如果能拿獎,就開酒戒的諾言。李易祥認為,《盲井》得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除了柏林,我們還收到鹿特丹、戛納等電影節的邀請。影片講述的是:兩個生活在礦區的閒人誘騙打工者到礦井,把他們殺害後再冒充家屬索要賠償,一次次得手讓他們在金錢面前喪盡天良,但在一個小男孩成為他們的目標之後,謀殺者感情發生了變化,最後為保護小男孩死在礦井下。而這種探討心靈層麵人性善惡的題材,是影片獲獎的基礎。」
《盲井》獲獎的另一個原因是紀實和突出細節的細膩導演風格。片中除了李易祥是專業演員外,其他主角一個是京劇演員,一個是武打替身,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李易祥告訴記者:「這部片子最重要的就是表演不能露痕跡,要像真實生活一樣。」看過影片後,一位法國著名製片人以為李易祥並非演員,從李楊導演那裡知道他是專業演員後大吃一驚,可見導演、表演均十分成功。
影片的這種紀實風格,與導演李楊的經歷有關,他1987年自廣播學院導演系畢業後,留學德國七年,回國後拍攝三部記錄片,《盲井》是他的電影處女作。李楊的父親是電影演員,也是他的電影啟蒙老師,一直想拍電影的李楊看到榮獲2002年老舍文學獎的劉慶邦小說《神木》後,觸動了創作靈感,親自體驗生活,改編六稿寫成《盲井》。劇組在一個小煤礦裡拍戲,礦洞裡沒有任何支柱,有一次他們剛從井裡上來,兩小時後井就塌方了,《盲井》的成功來之不易。
柏林檔案之
個人貢獻銀熊獎
在柏林電影節的歷史上,這是一個相當重要且含金量相當高的年度獎項,主要是為了表彰在影片中表現突出的導演、演員等個人而設立的。30年來,該獎項曾有14年空缺,如此嚴苛的評審標準,可以說是對電影人藝術事業的最高評價。
從1973年以來,個人貢獻銀熊獎的表彰對象主要集中在歐洲影壇,美國的電影人只獲得過兩次,其中包括影迷非常熟悉的伍迪.艾倫。亞洲電影人也只有在1986年憑日本的一部《Yari no gonza》獲得肯定,本屆獲獎的《盲井》導演兼編劇李楊更是華語影壇獲得該榮譽的第一人。
北京晨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柏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