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企業狀況如何?
自2001年度紫光兩兄弟清華紫光和紫光古漢出現大幅虧損之後,清華系內部結合校企分家的大整合早已拉開了序幕,其中人事調整就是「重頭戲」。2001年.清華紫光第一次淨虧損2362萬人民幣。去年年初清華大學企業集團董事長榮泳霖曾對記者說:「馬上我們準備換一個年輕人去(領導紫光)。」這個「年輕人」就是去年6月份正式入主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之位的39歲的徐並宏副研究員,而62歲的張本正則退居「二線」,擔任清華紫光集團公司總裁,在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內部他將不負責具體事務。巧合的是,這次在紫光古漢的位子上接替他的仍然是一個「年輕人」,正好也是39歲。
坊間曾對張本正有一個「四不像總裁」的雅號:不像政府官員、不像踏實研究的學者、不像商人:因為他沒有幹部的官樣、沒有教授的文質彬彬、更沒有商人的狡猾。張本正聽到後解嘲地說,其實自己什麼也不像,加起來正好是「四不像」。
1988年,張本正從他的清華大學科研處副處長的位子上走下來,受命參與組建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先後任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1993年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成立時任該公司總裁。
背後隱情
清華系現在最怕的莫過於始終高懸在他們頭頂的那頂ST帽--只要2002年年報一出,如果紫光古漢還是虧損的話,這頂ST帽就會從高處落到他們的頭上。
2001年度,紫光古漢虧損達到罕見的5967萬元,每眼虧損近0.3元;2002年上半年每股收益虧損0.023元;2002年三季度每股收益虧損0.0175元。
紫光古漢為什麼陷入虧損?業界的說法是,近幾年醫藥市場的競爭極為激烈,幾大生產商在市場上層開搏殺,相互擠壓有限的市場,市場份額越來越小。另外,古漢的運氣也不是很好,正當他們準備大力推出自己的產品的時候,國內的古漢不能倖免。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裏古漢經營層為扭轉銷售頹勢,曾做出過大的調整,比如重新聘請了一位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醫學博士仿銷售總經理等,去年銷售情況有所好轉,但沒有看見實質性的突破。
除了市場外,古漢虧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產品,當初清華進入古漢時,投資者滿心希望頭頂高科技和高校概念的清華系能為古漢帶來在市場上叫得響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清華系管理層也一度把IT、生物醫藥和環保作為馳騁市場的「三駕馬車」,但是不知為什麼,古漢的利潤來源主要還是古漢養生精,清華在新產品開發上殊少建樹。湘財證券的分析師黃大成對此的解釋是:「清華大學雖然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但是實驗成功的產品並不等於市場上認可的產品。」公司高層也承認,紫光古漢在新產品開發上現在看來還是後繼乏力。
修養調整
據熟悉紫光古漢的業內人士透露,清華自進入古漢後,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與公司舊有的領導班子磨合。在這個過程中,空降古漢的清華領導班子和以前的公司管理層產生了許多摩擦,對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內耗。對於這一點,張喜民沒有否認,他說,相信沒有一個國企在它轉型的過程中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管理上的問題,紫光古漢也不能例外。經過幾年的磨合,公司內部新舊管理層之間的團結已經初見成效。
古漢集團改制比較早,並且為了達到配股的目的,公司背上了沈重的歷史包袱。紫光古漢證券事務代表張世武先生告訴記者,過去的一年裡公司在內部人員的調整上也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因為紫光古漢是一家地方性的國有企業,將近3000多名員工,僅有2億多的銷售額,人平均工資大約在1000元左右,人員費用仍然是公司扭虧的一個阻力。
張喜民告訴記者:「雖然不能說減員增效是企業經營的永恆話題,但是降低成本和裁減冗員卻是一個企業在一定階段必須面對的難關。」
對於紫光古漢的未來,張喜民說:「總的來講,紫光古漢像所有的國有企業一樣,患有『國企病』,加上去年的虧損,對公司內部的每一個員工在身心兩方面部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今後我的想法還是修養生息。一個人在他生病的時候,不能動大手術,首先應該是調理、休養生息,在公司內部的『磨合』上下工夫。」
清華系企業紫光兩兄弟盈利近期還是一個夢!
- 關鍵字搜索:
-
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