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有什麼錯?
對於美國即將使用軍事手段解除伊拉克武裝,無論在西方人還是中國人中,都引起很大的爭論,其中批評者的一個理由是,這是美國人為自己國家利益的行動。但這個批評根本沒有力量,因為任何國家的建立,它對外的第一個最重要職責是保護本國人民的安全,其次是維護本國人民的利益。現在聯合國的192個成員國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不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全世界無論大國小國,外交都以本國利益為核心,沒有例外。 這裡唯一需要探究的是,美國對外政策核心中的「國家利益」是和人類的安全、民主、自由的價值有一致性,還是有對抗性?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從美國在二戰、冷戰、冷戰後(至今)這三個近代歷史時期中的對外政策來看,它的國家利益和人類安全、民主、自由的價值完全在一個軌道上:二戰的歷史非常清楚,美國的對外政策首先是為本國安全,結果促進了世界的安全,結束了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在德日意三個「邪惡軸心」侵略屠殺時,正是美國的參戰,才扭轉了戰局。美國為此陣亡了41萬官兵,傷殘100多萬。沒有美國的參戰、沒有美國人的巨大犧牲,整個歐洲都會被納粹踐踏,整個亞洲都會成為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奴隸。
僅以中國為例,中國人推翻帝制,建立民國之後,正是由於日本的入侵,才給了共產黨乘機發展、最後奪權政權的的機會;才有了在中共統治下可能多達八千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的人類災難!(《華盛頓郵報》記者邵德廉[Daniel Southerland]在《毛時代的大眾死亡》中的統計推算)
據華裔歷史學者黃仁宇在其《近代中國的出路》中引述的資料,八年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2,100萬人以上」。按這個比例推算,在日本侵佔中國期間,平均每年有262萬人傷亡。如果美國晚打敗日本四年,就可能還有一千萬中國人喪生!正是美國打敗了日本,才幫助了中國人結束了被日本殖民、屠殺的歷史。
在冷戰時期,美國對外政策的主線是遏阻共產蘇聯的擴張,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約,主要任務是抵禦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這個時期美國也是付出相當的犧牲,僅為抵抗共產北韓、北越,就犧牲了近10萬人的生命。正是美國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軍費,才遏阻了共產主義的蔓延;才促使了共產主義在全球崩潰,才有了東歐和俄國人民走向民主、自由的今天。
如果今天「華沙條約組織」是世界最大的軍事集團,共產蘇聯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強國,這個世界會是多麼可怕!雖然美國在冷戰中為遏阻共產主義建立統一戰線,不得已採取聯合「小惡」或不民主的國家(包括李承晚、蔣介石、阮文紹、菲律賓的馬可斯,以及阿富汗的反蘇游擊隊等)的策略是否合適,完全可以討論、質疑、批評,但美國這個時期對外政策的大方向是遏阻共產勢力在全球的蔓延,保障自由世界不被其奴役;它和人類安全、民主、自由的價值基本一致。
美國受到最多非議的是後冷戰時代的對外軍事干預,但從美國對索馬里的人道救援、對海地的軍事干預(幫助民選總統阿瑞斯蒂復位)、捉拿巴拿馬獨裁者諾瑞加(使巴拿馬走向民主穩定)、結束塞爾維亞人對波斯尼亞人的屠殺(使穆斯林人為主體的波斯尼亞獲得獨立和自由)、制止南斯拉夫對科索沃的種族清洗(使80%為穆斯林人的科索沃獲得自治),干預印尼軍隊對東蒂汶人的屠殺(使東蒂汶獲得獨立),軍事打擊伊拉克(使科威特從薩達姆的佔領中獲得解放)、鏟除塔列班政權(使阿富汗人民從炸毀千年佛像的中世紀統治下獲得自由)等等,都可以看出兩點,第一,美國的軍事干預,不是以佔領、殖民、掠奪那個國家和土地為目的;第二,美國的軍事干預全部都受到那些國家的人民和新政府的歡迎。有人說美國是「新的帝國」,但它和以往的羅馬帝國等性質完全不同,因為美國沒有在它所干預的任何國家建立殖民地,而是促使那些國家走向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且不說在上述干預中大多數都屬於人道干預,美國並沒有多少利益可圖,即使有,美國這種國家利益,也仍然和人類安全、民主、自由的價值在一個方向。
美國對外政策中,第二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它極力推銷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全球化。市場經濟是美式民主的最重要基礎,它的根本價值還不在經濟層面、平等或繁榮,而是人的自由。我們每一個人生存的資本是自己的智慧和創造能力。人和人最基本、最健康、最正當的交往是trade(交易、交換),通過交換,人們可以互享勞動成果,提高生活水準,豐富生命。正是由於智慧的交換,才有了今天巨大的物質文明,所以,自由貿易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價值之一。正是為了保護這個價值,美國才致力在全球推廣市場經濟。
中國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比過去大幅提高,毫無疑問原因是中國走向了市場經濟,人們的經濟自由度遠比毛時代大。所以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擴大進出口貿易)而推行全球市場經濟的外交政策,同樣和人類自由、民主、安全、繁榮的共同價值在一個軌道上;它不僅對美國本身,也對其他國家走向繁榮和穩定有重大益處。今天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當然給兩國都帶來了巨大經濟利益。
所以說,美國的兩個最基本、最重大的外交政策,推廣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在保護美國自身利益的同時,都和人類共同的安全、自由、民主價值有一致性。除此之外,美國是全世界最慷慨、最具同情心的國家。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向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總數已超過一萬億美元,是全球捐獻最多的國家。 美國政府設有專門的「對外援助署」(USAID)。上星期布希政府提出的2004億財政年度預算(從今年10月開始),對外援助的額度,從本年度的245億美元,增到274億美元,增幅11.6%。這還不包括布希在國情諮文中承諾的向非洲提供150億美元的愛滋病基金。美國下年度的對外援助,主要是對非洲和中亞國家,僅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坦和塔吉克等三個中亞國家獲得的援助,就比去年增加了55%,達一億七千多萬美元,僅對阿富汗教育的單項援助,就有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元(中國給了阿富汗20萬美元援助)。而聯合國雖有192個成員國,美國這一個國家一直承擔33%的費用,直到前年才減到25%,仍是四分之一。中國承擔的聯合國費用少於1%。
美國並不是富得有錢沒地方花的國家,美國有太多的領域需要資金。僅以紐約為例,很多中國人抱怨,紐約地鐵太破舊,遠不如上海、香港、臺北的地鐵乾淨、高級。紐約地鐵一年收入約20億美元,上面提到的美國下年度對外援助的274億美元,就相等於紐約地鐵13年的收入,這筆錢可以改造、提升整個紐約市的地鐵系統。911後,美國聯邦政府給紐約世貿大廈等經濟損失的補助款是60億美元,還不到美國一年對外國經濟援助的四分之一,也不到美國向非洲提供愛滋病基金的150億美元的一半。有不少美國人抱怨,美國為什麼要管非洲的男人們是不是帶保險套,這應該由那些國家的政府來管,由聯合國救援機構來管(南非現在三分之一的成人男子是愛滋病患者,每6秒鐘就發生一起強姦案,但那裡的前總統曼德拉卻有臉不斷發表反美演說,而不致力管好自己的國家)。但這就是美國人的慷慨!它寧可不花錢改造提升紐約的地鐵等很多急需資金的項目,而向其他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即使對獨裁者金正日統治的北朝鮮,美國仍是全世界最慷慨的人道援助者。據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上週二給國會外交委員會的報告,自1995年以來,美國向北朝鮮捐助了價值六億二千萬美元的食品,僅去年就提供了價值六千三百萬美元的糧食。
美國除了由政府支出的對外援助以外,還有無數民間組織向世界各國提供巨額援助。這和美國人的慈善文化(當然還和捐款額免稅)有密切關係。最近幾年美國人捐款的數字是:1991年,美國人捐出1,108億美元;1992年,增加到1,243億美元;到1996年,則上升到1,507億美元;1999年是1,380億美元;2000年增至2,030億美元。即使在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票縮水70%的情況下(54%的美國人擁有股票),2001年美國人的捐款額仍高達2,120億美元(80%是個人捐的,70%來自普通人)。
2,120億美元是個多大的數字?中國外匯存底才是2,024億美元(全球第二,第一是日本)。這就是說,美國人僅僅一年捐出的錢,就比中國這樣的大國過去幾十年積攢的全部外匯還多。可見這個捐款額度多麼大!我無法查到這個巨額捐款中到底有多少用於援助外國,因為美國數不清的基金會在援助世界上各種項目,從教育,到文學藝術,到婦女兒童健康等等。僅比爾.蓋茨和他妻子的基金會,就在預防愛滋病、兒童教育和健康、圖書領域向全世界(主要是非洲)提供了240億美元的捐助,這個數字相當於本年度美國政府對外援助的總額。
那麼美國是不是就美如天使,「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當然不是。它首先利己,其次利人。在有犧牲可能的情況下,它是非常不情願、甚至不可能單純利人的。例如,二戰時,如果美國早一點投入反法西斯的戰爭,就會早結束邪惡軸心,挽救更多的生命。但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的民意調查,高達82%的美國人不願捲入二戰。美國是被炸到自己的珍珠港了,才無法不奮起反抗。這次對阿富汗的戰爭,也同樣是由於911炸到自己土地上、近3000平民的生命消失了,才肯攻擊塔利班,才有阿富汗人民得到解放的今天。如果伊拉克的大眾毀滅性武器不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安全,今天就更難說服美國人民同意去解除薩達姆的武裝,因而也就無法有伊拉克人民盡快擺脫獨裁奴役的可能。
但無論如何,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無論是從美國的立國之本、自由精神,還是美國的傳統價值、道德準則,對邪惡,美國無法不行動;對苦難,美國無法無動於衷,無論這要面對全世界多少曲解,多少咒罵。
對於美國,1999年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教授於2001年底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演講時引述說,「從政治與經濟上看,美國的崛起確實是當代最偉大的事,它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歷史。」而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則在上星期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欠美國一筆巨大的債:我們的自由,我們的繁榮,我們的民主……美國不僅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民主、自由的保護人……每當我看到美國星條旗,我看到的不只是那個國家的代表,而是民主和自由的象徵。」
2003年2月11日(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