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軍事內參的警告
丹尼爾.艾爾斯伯格在越戰期間擔任「蘭德」公司資深軍事分析家,熟悉美國軍方行為模式。他對即將來臨的美伊戰爭發出警告:「世界將要大難臨頭」。
對戰爭的進展,他有以下預測:
第一種可能。「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大規模襲擊,那麼不管這些行動背後有無伊拉克的支持,美國都會以此為藉口發動對伊戰爭。
第二種可能。恐怖份子沒有在近期對美國發動襲擊,那麼美國會主動「送上門去」:他們會對伊拉克發起挑釁,引誘伊拉克攻擊美國,以使美國獲得藉口,發動對伊戰爭。具體作法可能是在禁飛區上空飛行,讓伊拉克把飛機打下來,如果伊拉克沒有能力擊落飛機,那麼就把飛機飛得低一點,再低一點,直到能夠讓伊拉克打下為止。
艾爾斯伯格還預計,戰爭爆發後,薩達姆會用毒氣對付美國士兵,從而招來美國用核武器對伊拉克實施報復,這樣一來,必然會造成大批平民傷亡,從而引起「成千上萬的人接受自殺性襲擊的訓練」。薩達姆受此打擊之後,會給「基地」組織送去大規模殺傷武器,讓他們把以色列夷為平地。顯然,這將招致美國更大規模的報復。艾爾斯伯格對最後結局的預言是:「一個新的野蠻人時代。世界最終會變得像卡布爾城外的阿富汗一樣」,這場戰爭將會把「人類帶回野蠻人時代」。
艾爾斯伯格是一個曾經參與過美國戰爭決策的重量級人物,熟知鷹派的思維方式,他所說的話不會是憑空無據的。他所預言的人類衝突不是小型的恐怖活動和反恐戰爭,而是一場具有核戰規模的,在世界範圍內的毀滅性戰爭。
根據解密的文件,二戰以來,美國有數十次企圖使用核武器。單是爭對中國的就有四次。對我們來說,沒有爆發核戰幾乎是一種僥倖。對於這場可能到來的世界性大衝突,中國以及世界各國都必須認真考慮如何保護自己。下面,我們將分析美國對伊戰爭的目的,歷史上美國對外戰爭的規律,最後提出處理朝鮮危機的建議。
二、新版美帝國主義
最近《時代週刊》上發表Michael Elliott的文章「The Trouble with Saving the World」。文章一開頭便強調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最雄厚的經濟實力,然而,比這一切還要「偉大」的是美國總統的思維「above all,the President thought big,he had grand,expansive ideas of how the world might be ordered to increase human security and happiness」。這段話表明,美國戰爭的主要目標,一不是搜捕恐怖份子,二不針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是以武力推行新的世界秩序。
美國的目標似乎是理想主義的:新的世界秩序是指和平,民主與繁榮。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以暴力手段強行推行某種理念已不是第一次了。上個世紀,日本聲稱要在亞洲趕走西方殖民主義,把亞洲人民從帝國主義的統治之下解放出來,實現「大東亞共榮圈」。在這些口號之下,日本軍隊開進亞洲各國,凡有不順從日本意志的地方便血流成河。
今天,美國的目標也是以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其他國家強制推行「美國理想」。與日本不同的是,美國吸取了西方殖民主義失敗的教訓,未必打算把其他國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與日本相似的地方是,美國的軍隊將會侵入其他國家,推翻別國的政權,強制建立符合美國願望的政權。這個過程將同日本帝國主義一樣血腥。
Michael Elliott寫到,布希總統上臺的時候曾經表示,不會把美國的意志強加與其他國家,但是九一一改變了這項政策。布希政府認為,九一一事件的根源是阿拉伯世界不民主「The Administration,says,Mandelbaum,『has decided that the cause of Sept.11 lies in the failure of our ideals to take root in the Arab world』」。他們認為,世界各個地區都在向民主發展,唯獨阿拉伯世界例外,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不但影響阿拉伯國家自身,也影響到了美國。「The Arab world』s failure is noteworthy not because of its scale,but because on Sept.11 it spilled out of its natural confines and into metropolitan America」。
把九一一所代表的反美情緒歸咎於阿拉伯國家的民主問題是站不住腳的說法。阿拉伯國家的民主並不等同於親西方。伊朗推翻巴列維王朝的專制,變成一個反美國家;阿爾及利亞的民主選舉曾經把一個反西方的極端伊斯蘭的黨派選上臺(在某西方國家支持下,該選舉結果被強行推翻)。相反,親美政權往往是專制政權比如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和沙特。但是,布希政府依然決定要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推行民主「What is needed,rather,is a Wilsonian project to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peace,democracy and prosperity in the Middle East.And that is what Bush has promised」。
以Michael Elliott為代表的強硬派認為,僅僅通過民主宣傳,經濟援助來推行美國民主是不夠的。他們想做的是依靠美國強大的軍事機器進行「政權更替」(regime change)。《時代週刊》對regime change一詞的解釋是「以外力推翻一國政權的委婉說法」。可以預見,美國鷹派將通過一場場阿富汗式的戰爭,以武力推翻阿拉伯國家的政權,然後讓阿拉伯人在美國所挑選好的候選人中「民主」選舉出新政權的領導人。Michael Elliott將此稱為「American imperium」。Imperium一詞與 Imperialism不同,後者指帝國主義,即國家版圖的擴張,Imperium的含義是絕對權、統治權。因此American imperium可以理解為推翻不符合美國理想的國家政權,扶植順從美國的政府,建立和維護美國對世界各國的支配地位。
顯然這個過程必然會引起阿拉伯世界的拚死抵抗,美國與阿拉伯世界的血腥戰爭將是一場巨大的國際災難。
三、美國鷹派推動戰爭的技巧
絕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渴望戰爭。美國有許多令人尊敬的反戰人士,上面提到的艾爾斯伯格只是許許多多的反戰人士中的一位。但是美國的確有一批迷信戰爭的人,正如艾爾斯伯格所指出的那樣,他們千方百計地尋找藉口發動戰爭。
在一個集權體制的國家中,戰爭主要是國家少數領導人的決定。美國是個民主國家,戰爭並不簡單地取決於總統的意志,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民主過程」決定。這個「民主過程」不是簡單的口頭辯論加民眾投票,而是主戰派與反戰派的一場「戰爭」。反戰力量的存在使得鷹派難以直接發動一場非正義戰爭。因此,主戰派有時會製造出一場「正義」戰爭。
根據「Idiot American History」一書的記載,美國同西班牙的戰爭是報業大王製造出來的。當年,兩個報業大王普利策和赫絲特為了競爭讀者,想方設法搜尋「大新聞」。為此,赫絲特以高價請來名記者雷明頓前往古巴,考察當時的西屬古巴是否可能爆發革命和戰爭。雷明頓去了之後向赫絲特匯報,戰爭不可能發生,請求返回。赫絲特回答,你留下,我來製造戰爭。老闆叫記者收集古巴人在西班牙統治下如何受苦受難的消息,以激起美國人對西班牙的反感情緒,這種情緒又反過來刺激了西班牙對美國的不滿。雙方的不滿在相互作用下逐漸上升,後來美國派出軍艦Maine號到哈瓦納港炫耀武力,該艦在港口發生爆炸,266名船員喪身。媒體把這一事件說成是西班牙對美國的攻擊,使得大部分美國人傾向戰爭。最終促使美國對西班牙宣戰。雖然後來證實該艦是自己撞上水雷而爆炸,但戰爭已經發生了。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不但進攻古巴,而且佔領了同古巴毫無關係的西屬菲律賓。
美西之戰反映美國對外戰爭的典型特徵--表面上被動,實質上主動;表面上為了正義,實質上為了利益。
歷史上,美國經常「被迫」捲入對外戰爭。美西戰爭起因於Maine號被炸;美國捲入一戰是因為美國商船被德國潛艇擊沉;美國參加二戰是由於珍珠港遭到日本轟炸;美國的戰艦在越南港口遭到襲擊促使美國捲入越南戰爭。
戰爭的「被動性」使得美國國會順利批准戰爭。但是,美國在戰前所受到的「侵犯」往往同美國自身的一系列行動密切相關。在美西戰爭之前,如果不是美國報紙的渲染,美西兩國不至於產生強烈的相互敵意,西班牙也不至於在港口佈雷,美國軍艦也不至於不請自到古巴港口。在美國傳媒製造的美西敵意之下,美西戰爭難以避免。美國參加二戰是正義的行動,然而戰爭的啟動過程耐人尋味。表面上,日本轟炸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但是,在此之前,美國迫使印度尼西亞對日本禁運石油,在此情況下,日本的戰爭機器只能維持幾個月,因此日本對美發動戰爭應當在美國的預料之中。這些例子表明,在美國的對外戰爭中,實際上美國的主戰派一直掌控著戰爭局勢的發展。主戰派對敵國不斷施加壓力,迫使對手出錯,產生戰爭藉口,進而使國內主和派同意戰爭。這是美國對外戰爭的一種典型模式。研究過7000頁美國國防部越戰文件的艾爾斯伯格非常清楚這一點。
越戰之前,美國的驅逐艦不斷在越南港口挑釁,越南終於無法忍受,向美艦開火,越南的「錯誤」幫了美國主戰派,使對越戰爭獲得了美國國會批准。然而,越南不犯「錯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意味著越南將不得不忍受美國不斷升級的挑釁。就像艾爾斯伯格所描寫的那樣,「把飛機飛得越來越低,越來越低」。在這種挑釁面前,任何國家都會有承受不住而「犯錯誤」的那一時刻。美伊戰爭未必靠「飛機飛的越來越低」來激發,美國對伊拉克武器越查越嚴的方式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美國鷹派一旦決定要同某個國家打仗,那麼這個國家必然會陷入極為困難的兩難境地,或者忍氣吞食承受美國的挑釁,或者忍受不住而「犯錯誤」。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無限制地忍受挑釁,「犯錯誤」幾乎是必然。中國成功化解了美國的兩次重大挑釁(轟炸大使館,南海撞機)已是非常不易,但是這兩次挑釁增加了美中之間的敵意,另外中國也無法永遠靠自我克制解決問題。中美兩國要避免戰爭,必須尋找更為根本的解決辦法。對於中國而言,一方面不能做出有違國際規則的事,另一方面要識別美國的戰略意圖,從減少美國鷹派的挑釁機會著手,防患於未然。
四、國際政治中的「賀梅現象」
賀梅是一個中國小女孩。她的父母旅居美國,因意外事變所迫,將女兒暫交一對美國夫婦短期照看。當賀梅的父母決定領回女兒時,那對美國父母堅決不允,企圖將賀梅永遠佔為己有。為此,兩家上了法庭。那對美國夫妻以重金聘請的律師迫使法庭作出以下決定:1、要求賀梅家支付高額辦案費用;2、不許賀梅家與外界聯繫;3、以非法居留為由,要求移民局將賀梅父母驅逐出境。
賀梅一案的本質是,強勢的一方,以合法的手段達到不合理的目標。而弱勢一方,不但吃虧,還被人指責為犯法違規。從賀梅父母的角度看,要回親生女兒是天經地義,但是他們卻發現法律不但沒有保護他們,反而與他們為難。賀梅母親因為要不回賀梅,就到對方的窗口下去呼喊,反而成為違法行為,讓警察帶走,監禁一天。
在國際社會中,同樣會出現這種怪現象,就是弱勢的一方受委屈,受欺負,還會被人指責為違法。我們將此稱為「國際政治中的賀梅現象」。
第三世界國家不僅在軍事經濟等硬體上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對國際法律和規則的制定、理解和使用,對國際輿論的影響等等軟體方面落後於發達國家。現代社會的法律系統異常複雜,一個不熟悉這套法律系統運作規則的國家,就如同一個人沒有律師的幫助的個人,必定會處於有理講不清的境地。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弱勢國家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既不能以武力保護自己,又不具備文力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以非法方式反抗強權,則落得利益道義雙重失敗。
當美國對他的對手挑釁之時,他能夠使自己的挑釁大體上保持在國際規則的範圍之內。當舊的國際條約約束了美國的行動時,美國總有辦法合法地退出這些條約。而第三世界國家,由於不熟悉國際法,一不小心就違反了規則,為美國的進犯提供了藉口。
中國作為一個後起的國家,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國際法知識之外,還應當在國際交往中尋求其他發達國家的幫助。
五、解決朝鮮危機維護東亞和平
美國鷹派以九一一為由,發動起一場場國際戰爭。這場世界大混戰的主角是美國和阿拉伯世界,但是中國未必就是安全之地。
首先,美國的戰爭目標不是同中國無關的。反恐怖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美國的真正目的是推翻不順從美國的政權。美國的首選目標是不符合美式民主標準的政權,中國是這類國家中的一個。美國的新戰略報告明確宣稱美國不允許任何國家存在挑戰美國的軍事力量。這對於中國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美國要對中國採取敵對行動會有各種藉口。核武器,民主問題都會成為戰爭藉口。但是最關鍵的藉口很可能是還沒有拿出來的藉口。比如關於中國對某個「邪惡國家」出售武器的情報等等。目前,美國不會馬上把這些藉口拿出來,因為美國還有很多別的事情要做。一旦美國推翻了伊拉克和北朝鮮的政權,美軍駐紮到中國邊境之時,美國就會開始挑釁中國。從此之後,中美直接衝突的危險必然將大為增加。即使不爆發戰爭,如果中美關係惡化,美國封鎖中國,對中國的打擊也非同小可。所以,要保護中國安全,首先必須消除朝鮮危機,不給美國挑釁中國的機會。
當美國剛提出邪惡軸心一說時,很多人並不相信美國有進攻北朝鮮的意圖。現在,美國的戰爭意圖已經越來越明顯。最近美國指責北朝鮮違反92年雙邊約定,正在製造核武器,要求北朝鮮立即停止生產,並接受國際檢查。目前,美國對朝鮮周邊國家施加壓力,封鎖北朝鮮,此舉如果不奏效,美國很可能對北朝鮮發動一場戰爭。
朝鮮危機表面上看,純係北朝鮮的過錯,違反協定發展核武器。但實際上,美國同南朝鮮共同制定了一個「5027行動計畫」〔1〕,該計畫中說,一旦北方有「南侵跡象」,不等北方繼續進攻,美國就會同南朝鮮一起,主動向北朝鮮發起進攻,佔領整個北朝鮮。這個計畫是有意向北朝鮮公布的。北朝鮮看到這個計畫,當然會十分緊張。面對美國的強大軍事力量,發展核武器進行防禦是極為自然的選擇。北朝鮮危機是美國以挑釁迫使對手出錯的又一個實例。痕7b在,北朝鮮要求美國保證不進攻北朝鮮,而北朝鮮將保證不發展核武器。如果美國真心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美國就會接受這個方案。美國不接受該方案,說明美國的目的就是挑起戰爭。
中國對處理朝鮮危機有幾種可能方案。
第一種:同其他國家一起對北朝鮮施加壓力,迫使北朝鮮放棄核武。這個方案很可能無法解決朝鮮危機。因為美國的目的是戰爭,所以,即使北朝鮮宣布放棄核武,美國依舊會尋找其他藉口繼續挑釁北朝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對北朝鮮進行檢查與監督。正如現在對伊拉克的檢查一樣,美國的檢查會進行的非常苛刻以至引起北朝鮮的反抗,這樣北朝鮮依舊會給美國提供發動戰爭的口實。所以,北朝鮮放棄核武,不能阻止美國的對朝戰爭。
第二種:允許北朝鮮保持核武。當北朝鮮擁有核武器時,美國反而不敢輕易動手,南朝鮮和日本也會對美國施加巨大的壓力,因為在這個地區發生核戰對周邊國家都不利。然而,北朝鮮擁有核武畢竟對中國和周邊國家也不利,此外,美國對北朝鮮的糾纏也不會輕易放棄。
第三種:由第三國軍隊進駐北朝鮮,一方面監管北朝鮮的核武,另一方面對北朝鮮的安全提供保護。這樣做,既可以解除北朝鮮的核武,又可以避免美國發動對朝戰爭。有這個能力的國家和集團有三個:中國,俄國和歐盟。在三者之中,中美之間矛盾最大,由中國駐軍同美國的衝突可能最為嚴重;歐盟同美國的衝突最小,是一種可能的選擇;而俄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一方面,美國侵朝,同樣也是對俄國的威脅,因此俄國更願意承擔這一責任;另一方面,美國不會冒同俄國進行核戰的風險。在俄軍入朝之後,最好再讓歐盟的軍隊取代美國進駐南韓。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美朝之間的敵意,減少敵意是消除戰爭的根本方式。在歐俄軍隊雙重監管之下,沒有理由認為北朝鮮會有能力南侵,美軍撤出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立。另一方面,南朝鮮人民要求美軍撤離的呼聲早已存在,美軍沒理由不撤。在沒有美國挑釁的情況之下,早已啟動的南北對話必將進行的更加順利,一旦南北雙方和解統一,朝鮮半島將不存在敵對力量,外國軍隊即可全部撤出。
六、結語
國際關係學中的現實主義理論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根據這一理論,美國制定了「先發制人」的總戰略。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如果不採用這一戰略,在未來世界中將會受制於美國,如果採用這一戰略,將給美國的戰爭提供藉口。合理的對策則是軍事上取守勢,外交上取攻勢。藉助美國的壓力,改善各國之間的關係,遏制任何國家的擴張企圖,促使美國放棄戰爭,真正實現美國所說的目標:和平與繁榮。
二零零三年一月
1〕5027作戰計畫準備在朝鮮半島打一場大戰、惡戰,見:
http://www.wforum.com/shishi/posts/42010.shtml(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危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