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梁京:朱鎔基最大的過失是什幺?

 2003-01-07 15: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一評朱鎔基執掌經濟的得失

隨著朱鎔基執掌經濟大權時代的結束,大陸的權力階層和知識階層,都開始了對他近十年經濟政策得失的總結。由於每人地位和角度不同,見仁見智自然是情理之中。我在上一篇評論曾經指出,對於新的領導集團來說,朱鎔基留下來的問題,首當其衝的是巨額的下崗工人。但是,從大陸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朱鎔基最大的過失是什幺呢?不少人認為是朱鎔基欠下的巨額國債。對此,朱鎔基反駁說,他留下了數萬億優質資產。我的看法則是,朱鎔基最大的弊政就是把大陸的所謂國有資產的總量乃至比重都提高了許多。由於產權定義不清的所謂國有資產規模過大,在大陸經濟中佔的比重過高,將給大陸經濟留下無窮後患。

朱鎔基上臺前不久,我曾經對大陸國有資產作過粗粗的估算,當時大陸國有資產,不包括地產大約只有兩萬億的水平。現在按同等口徑估算,大陸財經雜誌最近報導國有資產已經超過了十萬億,僅大陸國家電力系統的資產就超過了一萬億。有人會說,大陸國有資產增加,有何不好?難道要國家更窮才好嗎?

對此,我的回答是大陸的國有資產規模過大是大陸經濟和社會各種社會弊端的一個最主要的根源。國有資產的通病是難以追究責任,這個問題不僅在所謂社會主義國家如此,在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如此。中國大陸在向市場經濟過度的同時,又不斷地擴大無人負責的國有資產,這中間顯然包含極大的矛盾。遺憾的是朱鎔基看不到這個矛盾。他堅信,只要管理得當,國有資產在市場經濟中也能夠發揮高效益。

事實是無情的,在高度分散決策的市場經濟中,國有資產規模過大,對大陸經濟起了極大的腐蝕作用。這是因為難以追究責任的國有資產每時每刻都在誘惑和吸引人去挖空心思化公為私。國有資產的規模越大,就會有更多的人被吸引到侵吞公共財富而不是創造新財富的方向上來。任何企圖靠嚴刑峻法來阻止普遍的、大規模的腐敗都只能是自欺欺人。中國大陸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有資產的規模本來就大。由於政治上的困難,對已經形成的國有資產,很難通過公平分配來私有化。因此早有人提出,當局應該不斷擴大私有經濟來相對縮小國有經濟的比重,從而減少國有資產對經濟的腐蝕作用。但是,朱鎔基自以為有本事力挽狂瀾,不但不設法減少國有資產,反而用各種手段去擴大國有資產。在朱鎔基任內,國有銀行成為國有企業的取款機,把大量私人儲蓄通過無法收回的貸款化作了國有資產;股市則成為另一個把私人儲蓄化為國有資產的金融陷阱。儘管在朱鎔基任內,許多國有資產"流失"到了私人手中,但是,由於他把更多的私人儲蓄化作了國有資產,大陸國有資產增長的速度依然超過了經濟增長的速度。

國有資產規模過大,其弊病不僅在於對經濟和社會產生巨大的腐蝕作用,更有一個嚴重的經濟後果,就是減少就業的機會,尤其是減少農民的就業機會。私人資本在利潤動機的驅動下,更願意僱用價格比較低廉的農村勞動力,但是國有資本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它必須優先僱用有特權的城市居民。我們只要看一看今天大陸的現實就會非常清楚。目前大陸有超過一億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就業,但是這些人絕大多數是被海內外的私人資本所僱用。而國有資本雖然在朱鎔基的領導下大幅增長,由於效率低下,連原來的職工都無法維繫,不得不大量下崗。如果僅比較經營性的資產,大陸目前國有資產與私人資產的比例恐怕至少超過五比一,但是,如果論就業,則恰恰相反。換句話說,如果十年來增長的國有資產有一小半不是作為國有資產而是作為私有資產,中國大陸將有可能增加一億以上的非農業就業機會,大陸經濟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朱鎔基曾經公開表示,在他下臺之後,老百姓只要說他不是一個貪官,他就感到很滿意了。朱鎔基可能的確不是一個貪官。但他卻是一個最大的貪官和失業的製造者。如果中國大陸的老百姓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無論如何是不會對朱鎔基感到滿意的。

(RF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