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枚公章難倒百姓 媒體揭開河北城改審批黑洞

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河北石家莊市決定用5年時間對二環路以內的45個城中村全部進行城市化改造。看著描繪出的美好藍圖,久居城中村的人們笑了。可回頭再面對由藍圖邁向現實的第一步--項目審批,卻又使不少人皺起了眉頭。

  據河北日報報導,許多城中村的百姓對此歡呼雀躍。但許多人面對緊迫的改造任務,卻顯得十分無奈。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婆婆多、部門多,手續繁瑣,要蓋250多個審批公章,跑起來真難啊!」

  一些村拿出了他們跑辦城中村改造相關手續的《基建、房地產項目審批流程圖》。按照這個流程圖,項目審批手續共分為項目立項前、項目建議書、可研、預備計畫、初設、投資計畫、配套費手續等12個階段,共涉及計委、房改辦、環保、地震、消防等48個部門,需加蓋253枚公章。僅可行性調研階段,需跑16個部門,加蓋28枚章次;初步設計階段,需跑6個部門,加蓋25枚章次;投資計畫階段,需跑15個部門,加蓋60枚章次;開工許可證階段,需跑14個部門,加蓋53枚章次;市政配套手續,需加蓋44枚章次;竣工驗收階段,需加蓋18枚章次……

  「審批手續繁瑣,只是城中村改造中遇到的一個問題。在審批過程中,某些職能部門工作效率的低下,也實在讓人著急上火。」遇到城中村賈某的時候,他正為他們村改造項目的審批一籌莫展。為了盡快完成審批,賈某所在的村專門成立了「跑辦小組」,並派專人專車跑辦手續。賈某是該村「跑辦小組」的骨幹。說起跑手續的事兒,他說,這兩年市裡有了投資項目集中辦理中心後,審批效率提高了很多,各職能部門也有了審批時限的承諾。但有些部門卻很會在審批承諾時限方面做文章。比如,某部門承諾某項審批手續10個工作日內辦結。假如到了第10個工作日審批手續還沒有辦結,他們就會在申報材料中找出一個小小的毛病,如材料在排版中出現的一個細小的問題,就會給打回來讓重新修改。等修改完再從窗口遞進去,他們再承諾10個工作日內審批完。有時折騰幾個10個工作日,也批不下來。所以,申報材料一從窗口遞上去,就必須與有關職能部門「聯絡」,以便能早點審批。假若遇到某位拍板人「出差」,或者微機出了點小毛病,那就誰也沒辦法,只有等。有些項目需要有關人員親自到現場察看驗收,而石家莊市的審批項目又很多,辦事的就那麼幾個人,所以還得「想辦法」。不然,那就等著吧。

  賈某所在村的改造手續目前剛剛跑下來一丁點,時間卻用去了3個月。「誰知猴年馬月才能跑完所有手續?」他心裏一點底兒都沒有。

  在跑辦審批手續的過程中,比賈某更著急的,是各村的負責人。因為審批時間越長,成本也就越高。在方北村,拆遷之前,該村被拆遷的村民就要搬出去過渡,村裡每年支付給每戶的過渡費是1.6萬元。此次需要搬遷的村民約有400戶。這樣,村裡每年需要支付給村民的過渡費約640萬元。審批時間越長,工程竣工的時間就越晚,村裡需要支付的費用也就越多。

  不少村的負責人說,手續審批下不來,工程就動不了工,造成大量資金滯留,這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有,改造涉及村民多,回遷時間要求嚴,假如村民在村裡承諾的時間內不能回遷,有可能還會影響社會穩定。審批時間長,這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開發商來說,也會使他們坐失商機。因為城中村改造後的商店舖面、商品房搶先一步上市,就能賣個好價錢,晚了就會失去賺錢的機遇。

  報導說,由於畏懼手續辦理時的艱辛,一些城中村甚至不辦理任何手續就開工建設,這給城中村改造留下了更大隱患。

  在城中村改造進程中,簡化審批手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石家莊市的領導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石家莊市副市長邊春友在談到城中村改造時就指出,審批手續一定要簡化,要對審批流程一項一項地進行審查,該合併的環節堅決合併,無關緊要的環節堅決砍掉,從而建立一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高效、便捷的審批流程。

  據石家莊市投資項目集中辦理中心介紹,目前簡化審批手續的工作正在進行中。但簡化審批手續的過程,同時也是某些部門自我削減權力的痛苦過程,必然有相當大的難度。一些業內人士說,與簡化審批手續同等重要的,是審批模式的變革。這一點,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報導,目前,福建廈門市對建設項目推出了「並聯審批」的運作模式。他們對建設項目審批事項進行科學整合,將可以同時審查、有關聯性的審批事項,歸併為六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內,實行統一收件、內部流轉、交叉並行審查的工作方式。這就最大限度地壓縮了審批時限。如今在廈門市,從項目立項到辦好開工許可證,平均只需75個工作日。有關人士認為,這是繼審批項目集中辦理之後改革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的「第二次革命」。

  報導稱,科學、簡便的審批程序及運作模式,需要趕快出臺。它出臺得越早,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也就越快。這不僅是45個需要改造的城中村的迫切要求,也是所有建設項目單位的迫切要求,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

博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