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自宋太祖趙匡胤利用軍隊發動「陳橋驛兵變」開國以來,鑒於前代功臣宿將擅權以致江山易手的教訓,一直把防範武將專權干政作為國家的既定方針。岳飛作為統帥一支雄師的方面大員,自然要成為趙構防範的主要對象。如果岳飛功勞不那麼大,才幹不那麼高,就像劉光世、張俊之流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則朝廷尚可以有幾分放心;或者假如岳飛性格不那麼剛直,為人不那麼坦率,對朝廷事務噤若寒蟬、言不及義,就像韓世忠那樣明哲保身,得過且過,朝廷亦至少不會如此快地啟動殺機。然而岳飛偏偏是一個血性漢子,對自己認準正確的事情非發言不可,這就直接觸犯了趙構的私衷,其大禍臨頭也就無可避免了。
應該說,岳飛秉公議事、仗義執言的性格是一以貫之的。早在他還是一個下級軍官時,就因這方面的原因而遭受過打擊。宋高宗趙構剛即位,年僅24歲、身為下級軍官的岳飛就不顧位卑言輕之嫌而上書趙構,反對南逃,力主北上抗金:「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奏書觸怒了趙構和朝中妥協派大臣,憤懣惱怒之餘,他們給岳飛扣上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革去了岳飛的官職。
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岳飛秉公言事的個性並未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遇有他認為正確的意見,他仍然要坦率表達。這樣一來,趙構對他的猜忌便越來越重,悲劇的發生也就很難避免了。
這中間有一件事尤其讓趙構大為反感,使他內心深處斷定岳飛為「反側之子」,有「不臣之心」。當時趙構因無自己的子嗣而立太祖後裔趙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也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