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批博士做官 媒體褒貶不一

今年初,鄭州市委決定實施「雙五工程」,即在今年公開選拔五百名優秀年輕幹部,引進五十名博士。並計畫用三年時間,引入一百至一百五十名博士,使每個縣處級領導班子中都能有一名博士,以適應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
此前,鄭州市引進的幾位博士為當地改革發展發揮了顯著作用。

一些媒體對博士成批從政的現象議論紛紛,褒貶不一。


據中新社消息,《中國青年報》對博士成批從政表示擔憂,認為城市搞規劃可以請博士、請專家來做規劃設計,但沒必要專門讓一個博士親自去指揮挖坑建房之類的事情。一句話,行政不能幫博士們搞科研,科研應用也無需走上「縣官」崗位親歷親為。另一方面,對於政界而言,既然幹部結構需要用成批的博士去優化,那就說明這個優化的結構是建立在學歷結構的基礎上。這種「學歷越高就越會受到重用」的信號,給「惟文憑論」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而《中國經濟時報》的態度則截然相反:博士成批從政並無隱憂而實有明喜。

文章指出,現在做官、從政越來越難,從政環境的日益複雜,在整個市場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整個知識經濟的範式下,面臨的事物是空前的煩瑣、複雜和專業化。所以行政決策也相應的需要前後反覆的思考、掂量。

文章認為,在中國,缺少和人民群眾真正具體結合的博士、碩士。而博士從政,顯然是一條比較好的結合之路。因為博士從政直接面對的正好是最為廣泛的人民群眾,在各行各業直接地檢驗和運用多年來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而且,從政也能夠直接感覺到專業領域內的薄弱環節,這樣,就可以及時的反饋回去,促使自己以及相關人員有針對地加強研究,以提高專業水準。更何況從政的博士只是不同行業的博士聯繫起來合成一批,而不是該行業的全部博士,專門搞學術研究的依然大有人在,這樣情況下的博士成批從政,何憂之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