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美成時髦 哈佛學子爭相學習中文

同大多數美國孩子一樣,12歲的卡爾文.吳喜歡電子遊戲,上網衝浪,看卡通片和騎自行車。儘管他出生在一個華人家庭裡,但在以前,他和許多從小生活在美國的第二代華裔兒童一樣,不會講漢語,甚至不知道漢語中表示雨天、晴天和陰天的簡單用語。

  新澤西州中國傳統學校是一些華裔人士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失去同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聯繫而開辦的。卡爾文現在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在每天兩個半小時的課程中,卡爾文
和其它孩子學習漢語、舞蹈、繪畫、詩歌、武術,以及對祖先文化的評論。

  雖然學校才開辦一年,但它已經令附近區縣華人產生了興趣,他們也希望為自己的孩子開辦類似的學校。學校校長康媚爾.馬說,這樣的學校在全新澤西州有將近20所,在全美國還有更多這樣的學校。

  小學二年級就從北京移民美國的汪汀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哈佛大學政治系,入學後他沒有被繁重的課業捆綁住,而出任了哈佛大學出版社《Let'sGo》一書的中國部副主編,為在美國推廣中文而努力奔走,在哈佛,不少學生爭相學習中文,因為在美國能講中文的人被視為世界上最「酷」的人。

  汪汀經常進行專題講座,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中華學苑的華裔小朋友及他們的家長強調在新世紀掌握中文的優勢和學習中文的迫切性;以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小朋友們講解了在美國掌握中文何其重要、何其之「酷」。使前來聽講的小朋友在瞭解學習中文之優越性的同時,再一次加深了對自己民族與文化的認同。許多出生在美國的華裔孩子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人在說中文,學會了中文就可以與世界上1/4的人「Talking(對話)」。汪汀還告訴孩子們說,在哈佛大學校園裡,有許多20多歲的美國人每天堅持學習中文,他們都想精通中文這門外語,期望能跨越東西方的空間,成為世界上最「酷」的人。

華聲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