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稅收黑洞:每年吞噬4000億

引出大陸稅收流失問題的是美國人,美國《福布斯》雜誌,去年用其一貫的手法評選了「中國富豪排行榜」。發現排行榜中的富豪,僅有4人納了稅;掀起中國查稅風暴的是劉曉慶,這樣的名人富人逃稅,使人們拍案驚起。

其實,誰都明白,大陸的稅收流失並不僅僅體現在個人所得稅上。來自大陸國家稅務總局的調查顯示,僅跨國企業逃稅額一年就高達300億元人民幣。人們不禁要問:大陸稅收流失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中國稅收流失問題研究》一書的作者賈紹華博士說:準確計算流失規模的確十分困難。稅收流失的規模究竟有多大,見諸報刊的說法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是從1997年開始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的,經過多年探索,結合個案調查和國、地稅基層徵收單位實際徵收情況的分析,以及對未經工商登記註冊的地下工廠的有關資料分析後進行測算的。首先,將稅收流失劃分為「地上經濟」流失和「地下經濟」流失。地上經濟流失又分為非農物質部門,即扣除農業部門以外的第一、二、三產業的所有部門的稅收流失、進口關稅流失、個人所得稅流失,三項匯總得出地上經濟稅收流失規模。再加上地下經濟稅收流失規模,即為我國稅收流失的總體規模。自1995年至2000年,每個年度稅收流失的絕對額均在4000億元以上。

賈博士還說:稅收流失的渠道很多,多數還很隱蔽,主要有幾個方面:偷稅、漏稅、避稅、出口騙稅、越權減免稅、抗稅、以費擠稅、應稅未稅、隱形收入與地下經濟的存在等。影響稅收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稅源信息不對稱,納稅人偷逃稅代價,稅務機關對偷逃稅的查獲率,稽查處罰率和執行手段,納稅人的行賄與政府公務人員的「尋租」,社會上存在的「厭稅」心理,等等。究其根源,還在於一些納稅人,甚至個別地方和部門的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謀求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追求畸形的經濟利益最大化;也在於稅收法制不完善,財稅體制不規範,征管制度和手段不健全,處罰不嚴,征管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制度缺位所引起的「尋租」行為,等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