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強說,自己曾受徐永光委託,在香港開設希望工程捐款的帳戶,接受捐款。
劉乃強還說,徐永光在春節前撥打長途電話向他暗示,如果有人問起這個帳戶,就說「忘記了」或者「沒開過」。
徐永光並派出三人到香港要求劉乃強幫助查找該戶口未果。但劉乃強表示,該戶口的錢早已匯到青基會的總部帳戶。
根據《中國青基會章程》第34條,中國青基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定期公布收支狀□,接受理事會和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和公眾的監督。
柳楊透露,記憶中徐永光在香港至少設立過一個沒有對外公開的外匯捐款帳戶。她稱,不知道這個帳戶到底收到過多少捐款,但因為一個偶然機會,方知該帳戶至少收到過一筆捐款,由於該帳戶從未被審計過,因此柳楊把它稱為「秘密」帳戶。
原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董向功在接受內地記者採訪時說,曾就希望工程是否在海外開設捐款帳戶問題,多次當面問過徐永光,徐永光每一次都是很肯定地回答說,希望工程沒有在海外設立帳戶。
但據香港明報5日報導,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乃強證實柳楊的記憶屬實。劉乃強說,徐永光在香港曾經委託他開設過接受希望工程捐款的帳戶,而且徐永光還在今年春節前撥打長途電話向他暗示,如果有人問起這個帳戶,就說「忘記了」或者「沒開過」。
柳楊說, 92年前後,曾在團中央工作的葉克東先生致電給她,請求幫助一位在香港居住、擔任全國青聯委員的捐款人,查詢在香港捐出的希望工程款項,為什麼遲遲拿不到收據。柳楊請人幫忙,但從中國青基會的北京電腦裡沒有發現記錄,柳楊只好請葉克東轉告那位香港捐款人,請他回憶到底把善款捐入了銀行的哪個帳戶,信息反饋後,柳楊忽然想起,中國青基會在香港確實有個帳戶。
今年 4月3日晚,劉乃強在深圳接受內地記者採訪時證實,中國青基會曾在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開設過接收捐款的帳戶。劉乃強表示, 1990年,他在北京參加完全國政協會議,徐永光找到劉乃強,希望劉乃強能在香港幫助設立中國青基會的分支機構,幫助希望工程在香港募集捐款。當時還講好,希望工程在香港的工作全權委託劉乃強,所有的捐款收據,都由他簽收。看到這對貧困地區失學兒童接受教育有好處,是一件大善事,劉乃強說:我答應了。
劉乃強說,在北京與徐永光談了一個大致意向後,回到香港就開始行動。劉乃強曾諮詢新華社香港分社得知,國務院有規定,內地基金會不得在港成立分支機構。與徐永光溝通後,遂決定在港重新註冊。不過,在香港註冊一個新的慈善基金會,手續很複雜,要成立機構,要申請免稅,審批手續很嚴格、很繁瑣。就在劉辦理新的基金會還沒結果的時候,徐永光指定在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開設一個接收捐款的帳戶。劉乃強回憶說,他後來開了這一帳戶,戶名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帳號已經忘記,但開設帳戶的印鑒卡確實是自己的。
對於青基會在香港中銀設立帳戶的某些具體情節,如開設時間、後來是否撤銷、是否收過捐款、劉乃強本人是否提取過、是否給捐款人開出過受款收據等問題,劉乃強作了答覆,並透露了印象較深的幾件事情。
劉乃強稱,帳戶是徐永光在北京得到中國銀行總行批准,再讓他在香港辦理的,換言之,帳戶不是他去開設的,劉乃強只提供了印鑒卡,而開戶的時間大約是 1991年。從開戶到撤銷,前後大約有半年時間。
劉乃強續稱,自己是「印鑒提供人」,但開戶時徐就和劉約定,所有捐款必須全額匯往北京中國青基會指定帳戶,劉無權從帳戶提取捐款;此外,開戶名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帳戶的真正主人是中國青基會或者是徐永光。
劉乃強回憶,至少收到過一筆數額較大的捐款;但因為和徐永光在工作上發生分歧,因此劉乃強提出撤銷該帳戶,徐同意,而收到的捐款,在銷戶時已全部經由銀行轉回北京。
劉乃強稱,沒有碰過那些錢,一分也沒碰過;也沒給捐款人開過收據,因為徐委託他的「簽收」許諾,並未兌現,而且劉也不知道捐款者是誰。
劉乃強表示,徐永光在香港展開的大規模募捐,從未與他聯繫,因此,希望工程此後在香港發生的任何事,與他無關。
劉乃強表示,《明報》、教聯、工聯這三家是香港希望工程最大的捐款接收單位,還有很多小的接收單位,在他的記憶中,「受託人」起碼有超過十家。
對此,劉乃強與徐永光之間出現分歧。劉乃強稱,如此多社團,這麼多人都是希望工程在香港地區的「募捐代理人」,募捐工作就容易出差錯,容易失控。他說:「就算我不懷疑你徐永光,但這樣搞下去,你徐永光容易揹黑鍋,希望工程也容易背上黑鍋。」
劉乃強表示,曾好心勸徐永光不要這樣做,但徐永光不聽。沒有辦法,他決定抽身退出去。善後工作很簡單,籌備中的香港新的希望工程基金會不申辦了,帳戶撤銷,帳戶裡的捐款通過銀行全部轉回北京。
對於和徐永光的這一分歧,劉乃強表示至今問心無愧。
劉乃強說,希望工程在香港的「受託人」不一定非要是我,但最好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法人單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希望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