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 香港回歸中國後自由和競爭優勢俱減

盛頓郵報」今天指出,香港特區行政首長董建華喜歡辯稱,香港真正的問題不在政治而在經濟上。他的分析遺漏了香港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香港與大陸之間的自由差距不斷縮小時,最初使它成為一個貿易中心的競爭優勢也縮減了。

這家極具影響力的報紙在題為「不快樂的週年紀念日」的社論中說,前任香港文官首長陳方安生在倫敦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在某個階段,我們似乎喪失了我們『能做』的精神。」北京統治香港 5年的真正底線是:一種緩慢、略微無形但是具有破壞性的文化轉變,而更糟的前景將會到來。

郵報表示,最能顯示香港回歸中國 5年後地位的指標之一是,董建華在 1日回歸週年紀念當天選擇展開的政治改革。中共領導階層保證香港將會朝更大的政治自由發展,董建華卻緩慢但是穩定的朝相反的方向邁進。

郵報說,董建華本人當選連任是向後倒退一大步:雖然民意調查顯示 60%香港人民不認可他的施政表現,沒有任何人膽敢在效忠中共者主宰的八百人選舉委員會之前反對他。

郵報指出,現在董建華已進行重大的政府改組,指派14名政治任命者組成的新內閣接掌原先由專業、英國培養的文官行使的職權;此一改變最值得注意的一面也許是董建華所謂的「問責制」。

事實上,新閣員不會對並未選舉他們的選民或是無法責難或罷黜他們的香港立法機構負責。他們只須對不受民意支持的董建華負責,而董建華只對北京負責。

換句話說,儘管有「一國兩制」的保證,香港的高層行政官員將在今後依賴中國共產黨的批准─因此受制於它的指揮,就像大陸的省級官員一樣。

香港的後援者聲稱這種職權的轉移不致引起緊張。他們表示,中共已在基本上信守承諾:香港仍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公民自由也未遭到壓制。示威者獲准在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期間遊行和抗議,在大陸遭到殘暴鎮壓的法輪功運動在香港仍是合法的。

然而,郵報指出,至關重要的是改變的趨勢,這在香港已足夠明顯。與 5年前相比,新聞界已更為溫順,示威活動風險更大,來自大陸的異議份子也較不受歡迎;雖然香港的基本法規定在2007年展開自由選舉時進行諮商,中共副總理錢其琛上週已明白表示,北京無意允許自由選舉。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