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大學距世界一流還有50年

 2002-06-26 23: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廣東《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日前採訪了曾在美國一流大學任教、現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的李志文,就中國大學的合併熱,中國距離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多遠等問題發表了看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以下是訪談摘要:

《21世紀》:李教授,您在美國的一流大學教過書,您對中國當今大學合併、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舉措有什麼看法?

李志文:有人還不懂得怎麼辦世界一流大學,以為人數多就好。美國人數多的大學平庸者居多,你可以說伯克利有三四萬人但還這麼有名。但伯克利要比學生僅一萬的斯坦福差遠了。美國的哈佛、耶魯都儘可能把學生控制在一萬以下。諾貝爾獎得主成群的普林斯頓只有六千學生。

中國的浙江大學把四個大學並成一塊,龐然大物,科系多而雜,沒有特色,難免平庸大學之嫌。把本來有希望成為一流大學的浙大可能變成一個二流大學,真可惜。我希望清華再不要跟其他大學合併,而要把品質不斷提高。中國人總喜歡把數量和質量混為一談。其實,只有落後國家□把數量等同於品質,發達國家絕不會把數量等同於品質。

《21世紀》:但像北大合併北醫,有專業互補的優勢啊。

李志文:專業互補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我是北大校長,我就不一定要和北醫合併,我要自己辦一個小而精的醫學院。弄成龐然大物,怎麼創一流?從零做起,沒有包袱。中國有將近200年體制改革的歷史,最大的問題是,老摔不掉舊包袱。歷史包袱很難打消。

一流大學不是要比規模。世界上頂尖醫學院規模不一定大,而是有最優良的研究團隊、醫生及設備。而國內有些醫學院背了巨大的歷史包袱,要養活大批在職人員,為生計疲於奔命,世界一流難矣哉。

《21世紀》:國家現在對幾所大學重點投資,資源不缺,缺什麼?

李志文:根本不是缺錢的問題。國內一些學者對什麼是一流大學不很清楚。一流大學是無形的,是品質,是品味。你必須親身經歷過一流品質、一流品味,知道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

國內的大學校長沒有誰在世界一流大學當過教授或參加過教授委員會,不懂什麼叫一流大學。真正的一流大學不關注世俗的排名,看重的是學術貢獻。國內大學不缺錢,但不會用錢,只會蓋房子,種樹,鋪草坪,作表面文章。 《21世紀》:您怎麼看國內的社會科學研究?

李志文:比較落後。國內的自然科學落後,但落後得有限,而社會科學落後得很。原因主要是體制問題:只學習外國的自然科學,不學社會科學。

《21世紀》:您怎麼看待國家評選的「重點學科」?

李志文:「重點學科」由那些完全與世界學術前沿脫節的國內老專家評定。評上「重點學科」的往往是歷史很長但沒有學生想念的學科,有很多老學者在裡邊,年輕的在混日子,學生不願念又不得不念。新興的科系,學生爭著要念,但多不屬重點學科。像金融與會計重點學科所在的學校,都是計畫經濟體制下的老財經科系,教師大多看不懂洋文,連基本的工具都沒有掌握,還能談什麼高深研究? 、

《21世紀》:請您評價一下國內的經濟學研究。

李志文: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做得不錯,真正在國內構建學術的檯子。清華上次請回來一批世界級的學者,接下來就看這些人怎麼做了,要看結果。這些人要都留下來,有絕對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清華可以在10年內進到世界前30名。其實這些人都很想留下來,就看校方怎麼留了。

《21世紀》:請問您對國內會計學界的看法?

李志文:沒有生物學家不代表沒有農夫,中國沒有真正的生物學家,可是種地也種了幾千年。中國有會計,不代表有好的會計學。那些會計軟體等等,是技術不是學問,沒有學問也會有技術。學問是對一個問題徹底的瞭解。由於電算的突飛猛進,目前會計學很大一部分內容要淘汰更新。中國CPA現在趨之若騖,缺口很大,但是在大學教的會計知識不少也已經過時。中國是年年培養,培養完畢就過時了。這為什麼?因為中國不是製造知識的地方。只有在製造知識,在知識的前沿地帶□可能不過時。這種情形在其他科系也一樣。

《21世紀》:您怎麼看待國內的MBA教育?

李志文:現在國內的MBA很火熱。國內的高等教育就是這個樣子:極好的學生,極差的師資,馬馬虎虎的設備。中國最大的寶藏是18歲左右的青少年,因為中國有一流的高中,中學時候老師的學術水平不重要,只要敬業就成。越往後老師的學術根底越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中國的本科比碩士好,碩士比博士好,博士比教授好。

中國的學術要真正走向世界一流,還有50年的路要走,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