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與新班子週一中午亮相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正式公布主要官員問責制的官員名單,這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重大的政務改革。

香港過去一直由公務員負責制定和執行政策,在新制度下,特首董建華挑選的問責官員將負責制定政策,而公務員則只執行政策。

董建華與新領導班子在香港時間週一(6月24日)中午亮相,董建華表示,這是香港新時代的開始,香港的管治將變得更開明和進步。

不過,香港民主黨派對新制度存在不少懷疑,他們認為董建華挑選的問責官員只對董建華負責,不受香港市民或立法會的監管,這將使北京中央政府擴大在香港的政治影響力。

他們也擔憂,董建華只會任命一些唯命是從的官員。

現任公務員

董建華在週一記者會上強調,如果問責官員出大錯,尤其在品格方面,一定會採取行動。

新的領導班子包括「3司11局」問責官員、廉政專員、特首辦公室主任等,其中6人為現任長俸制的政務官,他們需要放棄這個所謂「鐵飯碗」才能成為問責制官員。

香港媒體報導說,雖然這些資深公務員需要放棄公僕生涯,但由於他們接近退休年齡,因此可以即時領取退休金。而他們當問責官員的薪酬也比當政務官的高。

現任政務司長曾蔭權、財政司長梁錦松、律政司長梁愛詩將會在問責制下留任。

利益衝突?

BBC在香港的記者格拉瑪蒂卡斯表示,部分問責官員的人選引起爭議。

比如新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馬時亨,他被認為同富商的關係過分密切。

馬時亨接受任命前是香港電訊盈科的財務總監,擁有電訊盈科的股份,根據香港報章週一的報導,馬時亨表示將會陸續出售這些股份,使他不會有利益衝突。

此外,BBC記者說,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同菸草商的密切聯繫也受到非議。

董建華的新領導班子面對嚴峻的挑戰:7.5%歷來最高的失業率、公務員團隊面對減薪的威脅而出現的怨憤、以及通貨緊縮等問題。

香港輿論表示,香港民眾均觀望董建華這個新班子是否能領導香港走出困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