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楊貴妃吃的荔枝是怎樣運到長安的

 2002-06-24 19: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留下的名句將荔枝美名千古傳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唐朝時極易變質的荔枝是如何從南國運到長安的。

  荔枝鮮果極易變質。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講「若離本枝,-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矣」。

  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古代北方達官貴人吃到的都是鮮果。為此,當年專門開闢了從南到北專運荔枝的「荔枝道」。

  世人傳統對「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解釋是,當年沒有飛機空運,為讓楊貴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鮮荔枝,只得派人將剛摘下的荔枝,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換快馬於當日送到京城。因此,楊貴妃看到快馬蕩起的塵埃,知道是有人送她愛吃的荔枝來了,故喜形於色。

  但從常理看,嶺南距長安千里之遙,再快的馬也不可能一日抵達。後人考證認為,楊貴妃所食的鮮荔是採取將帶果大樹移植的辦法送到長安的。史載:「以連根之荔,栽於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陽丹河,運至商州、秦嶺不通舟楫之處,而果正熟,乃摘取過嶺,飛騎至華清官,則一日可達也」。

  此外還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荔枝是中國最早採用低溫和氣調貯藏的果品。《廣東新語》記載了一種辦法:「藏荔枝法,就樹摘完好者,留蒂寸許,蠟封之,乃剪去蒂,復以蠟封剪口,蜜水滿浸,經數月,味色不變」。

  徐勃在其《荔枝譜》介紹了另一種辦法:「鄉人常選鮮紅者,於林中擇巨竹鑿開一穴,置荔節中,仍以竹籜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氣滋潤,可藏至冬春,色香不變」。

  另外,最近的考古認為,楊貴妃喜食荔枝緣起高力士。唐代大宦官高力士是今廣東茂名(中國當前最大的荔枝產地)一帶人。考古學家研究其墓誌銘時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家鄉、名為「白玉罌」的優質早熟荔枝。有專家認為,如果沒有高力士的推薦,久居北方深宮的楊貴妃也許不知南方竟有如此美味的佳果。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