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經貿交流頻繁

自從中國大陸和臺灣分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頻繁。臺灣總統陳水扁日前表示主張加強同大陸的經貿關係。臺灣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臺灣不能搶在全世界之前進入中國市場,將來也就會失去與大陸談判的籌碼。

臺灣近來頻頻行動加強海峽兩岸的經貿互動。陳水扁發表講話,呼籲臺灣人民不要害怕開放,更不要拒絕開放,臺灣要走出去,也要讓世界走向臺灣。人們意料,這表示臺灣電腦晶片廠到大陸設廠的禁令即將解禁。二月中旬,臺灣當局公布再對大陸開放2千多種產品,這樣總共有近8千種大陸產品可以進入臺灣。有人說,這已經離直接通商不遠。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臺灣中研院社科院研究員施俊吉說,三通雖然還沒有解禁,但是兩岸貿易正在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等渠道展開。現在兩岸都已經加入世貿組織,今後的往來必然會更加頻繁:「從去年的臺灣整個經濟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已經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了。臺灣海峽短短的數百公里的距離,是擋不住兩岸之間的貿易交流的。」

*政治對立擋不住經貿密切往來*

據臺灣經濟部最近的調查顯示,截至到去年年底,在對外投資的台商中,有74.7%的人已經在大陸投資;在準備對外投資的台商中,有77.1%的人把目標鎖定中國大陸市場。前美國<<世界日報>>副總編、政治評論員孟玄說,海峽兩岸在政治上對立,在經貿上密切往來的現狀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在南北韓之間,在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之間,他們的政治敵對幾乎完全切斷了經濟的往來。唯有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如此順暢。

2001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台商對大陸的投資金額仍然持續增長,達27億8千4百多萬美元,比前年增加了6.79%。 孟玄說,現在全世界都看清楚了中國的前景,它將是全球的製造業中心。他認為,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都看到這個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把它很多精密製造業移往中國大陸。那麼,中國周邊的小經濟體也要順應趨勢。如果因為政治的理由而阻擾臺灣加入大陸整體經濟的大潮流,不能搶在全世界之前進入中國市場,這恐怕只能使得臺灣邊緣化:「包括美國和東南亞在內的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看好中國大陸商業機會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臺灣商人看到可以賺錢,而且可以容易賺錢,又有天生的語言和文化優勢,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有政治優勢,因為大陸政府特別希望臺灣商人到大陸來。」

臺灣經濟部的統計顯示,台商在大陸盈利狀況顯然優於其他地區。2000年到大陸投資的臺灣商人,有41%的人盈利,31.9%的人虧損。

*大陸高科技人才資源豐富*

既然大趨勢如此,為什麼臺灣還有人反對與中國大陸發展經貿關係呢?孟玄認為,持強烈反對立場的人害怕失去臺灣的獨立地位,他們指責臺灣商人無祖國,是紅頂商人,把臺灣的資金帶動大陸,增加大陸的實力。臺灣反而成了爛攤子,出現高失業率。如果持續下去,臺灣對大陸的依存度會從目前的20%上升到30%到40%。而前臺灣總統李登輝制訂的依存度是10%。 孟玄說,這部分人的惡夢就是最終大陸不需要使用飛彈,也可以讓臺灣融入大陸了。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施俊吉指出,臺灣商人在臺灣島外投資時,首選大陸的做法立足於利益。在臺灣90年代執行南進政策時,臺灣商人已經發現,雖然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勞工也非常便宜,但是他們在質量上趕不上大陸的勞工。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有著廣大的市場:「商人不是無祖國,商人是無國界,他們總是要為自己的投資找一個最有利的地方,而這個最有利的地方就是經濟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大陸。 」

施俊吉說,這正是臺灣的摩托車業、半導體業急於到大陸投資建廠的主要原因。此外,孟玄說,中國各個層次勞力的多元化、體系的完整也是商人看好中國發展未來的原因之一:「中國大陸不是只能接下手,它的科技發展能力和人才是完整的。9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發展不起來的時候,日本發現,中國大陸可以生產日本最精密的關鍵產品,而且生產得更好。換句話說,中國大陸除了有低層次的龐大勞工優勢,土地低廉優勢之外,高層的科技人才也比臺灣豐富而且便宜。 」

孟玄說,從過去臺灣50年的經驗看,大陸與臺灣的發展相輔相成,不會因為與大陸的經濟交往導致臺灣變成荒島。他引述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的話說,臺灣的安全不在臺灣的軍事,也不在如何抵抗中國大陸,而是怎樣跟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匯合的同時,始終保持自己經濟發展的一定優勢。

本文留言

作者陳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