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文鴻:香港很難再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作者:嘉璐  2002-03-31 21: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經濟的未來出路將如何?",這是城中近年的主要話題。不少香港商人或外國投資者均認為,香港和中國大陸加強經貿聯繫是唯一的出路,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總幹事陳文鴻絕對同意這個看法。他更認為香港已經逐漸從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一個地區性的金融中心。

他說:"香港最近這幾年的發展,加上國際情況的變化,香港很難再維持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實際上在整個東亞區來說,香港所扮演的中介角色越來越小,現在香港可以依賴的就是中國因素。在1997年以後,香港實際上已變成中國對外的貿易中心,但這個角色也在逐漸縮小。因此,如果香港不進一步加強和中國大陸的聯繫,當這個中介作用也在減少的時候,香港經濟便會出現沒落的情況。"

陳文鴻認為,香港未來只能夠定位為一個地區中心,而且只能夠是華南地區,即是與中國大陸的南部以廣東省為主的地區相結合,利用廣東省和附近地區的資源,產生新的優勢來發展。

失去中介角色

他解釋說,由於中國的對外開放速度越來越快,香港再不可能像以往一樣,作為整個中國對外交往的中介,於是只能夠作為中國其中一個地區的中介。事實上從任何角度來看,中國的上海或北方城市,利用香港的中介地位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倒不如它們直接和外面聯繫,而事實上它們是有能力和條件與外面聯繫。

陳文鴻進一步解釋,由於中國幅員廣闊,所以也會分成多個地區發展,單是珠江三角洲流域已有三、四千萬人口,相等於大東京地區,即使香港只擔當華南地區中心角色,香港也有很大的發展餘地。

不過,他也提出警告說,香港不一定能和廣東省等地區很好地結合,這是由於在廣東省內的廣州市和深圳市等地方也與香港競爭,而目前香港唯一的優勢在於服務產業。當前的問題是香港如何維持這個優勢,加強和珠江三角洲的聯繫。

機遇轉瞬即逝

陳文鴻說:"如果香港故步自封,以香港這個高成本的結構,兩、三年內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便會趕上,屆時香港便沒有優勢,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便不再需須要利用香港的服務,它們自己甚至可以替代香港。"

至於香港是否能向著高新科技產業方向發展,陳文鴻並不看好。他認為,由於高新產業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要大量投資,另一方面要有積累的條件因素。香港在電腦、訊息產業方面遠遠落後於臺灣、韓國、日本,甚至相對於深圳、東莞地區的個人電腦生產方面,香港也落後很多。再者,香港的訊息產業的人才基礎不良,即使香港從現在開始發力,也沒有能力和條件從後趕上。

邊沿化的憂慮

陳文鴻又指出:"香港的出路只能夠與珠江三角洲結合,提供一個有優勢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務業,但這個前提是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交通運輸以及各方面的來往不受限制,可惜現在整個政府的政策和社會的文化都予以反對,因此,這個融合雖然是香港的出路,但同時也受到香港歧視文化所拖延。"

"假如這幾年香港沒辦法與珠江三角洲很好的結合,香港便會被邊沿化,也會出現香港回覆到1949年之前的情況,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內遠遠落後於廣州地區。"

他補充說,現在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措施始終是阻撓了香港與中國內地的聯合,這點可以從通關、過境方面看到,其中有很多不合理、不需要的人為障礙,特別是香港的出入境措施對中國大陸的居民是過分嚴苛的。這是由於當香港經濟不好的時候,自我保護的心態便出現,這對經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