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雙龍"布局之謎

京城是帝王之都,天子之地。北京城的建築和構局體現了中國這一古老傳統思想。

北京城大規模的建築始於明代,自外而內分為內城,皇城和宮城三重。宮城居中,與皇城和內城層層相會。

內城周長24裡;南設宣武,正陽、崇文三門,北有安定門和德勝門。東西各設兩門,東為東直門和朝陽門,西為西直門和阜成門。這些城門設有向外的箭樓和靠內的城樓,以及城牆圍合而成的瓮城,其內駐紮軍隊、是城防的中心。例如,前門是話接,正陽門則為城樓。內城在東南和西南和城解處,還建有角樓。

皇城、位於內城的中心稍偏南,東西2500米,南北2730米。南開一門為天安門,其南原建有一座大明門(清時稱大清門),為皇城的前導,皇城以內沿軸線及其兩側的即是它城,現稱為故宮。宜外佈置壇廟、禁苑、令觀、衙署、宅郎等建築和園林。

明清北京城,體現了以宜定為主體的城市規劃思想。貫穿這個主體城市規劃的是一條長達8公里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上及兩旁建築前後起伏,左右對稱。利用建築的形體及空間的分配,把所有建築聯繫在一起,是北京古建築的精華所在。從外城的永定門開始的中軸線,向北到了內城的第一個重點建築正陽門樓及箭樓。再往北經過皇城正中的天安門、端門、到達紫禁城的午門,然後穿過故宮中心的三大殿,出神武門,越過景山中峰的萬春亭,止於地安門外的鼓樓和鐘樓。這條中軸線到達鐘鼓樓以後,不向北延伸到城根,而是恰到好處地結束了。它這時把重點平穩地分配給內城的北城樓東西對稱的安定門和德勝門,這種嚴格的布局,說明北京是一個先有計畫,然後再建造的城市。

有關專家對北京景山地區的遙感航攝照片進行了研究,發現這裡的古代建築群的整體設計形貌是一組擬人化的建築。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利用遙感技術所拍攝的全北京城鳥瞰照片,翻閱了大量有關史料,相互印證。驚奇地發現,明人北京城的設計建造是雙龍布局形狀。一條水龍和一條陸龍衡山環水,蔚為奇觀。

北京的「雙龍」,水龍以南海為龍頭部分,湖心島是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是龍尾,擺向西北方向。陸龍俯臥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的頷虯,東西長安街彷彿龍的兩條長鬚,從天安門到午門一帶是龍鼻骨部,太廟和社稷址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的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鐘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好似一寶珠。通覽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呈現出巨龍鎖珠之勢,演兩儀,四家、八卦之家,極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築的這種「雙龍」布局,反映了在華夏民族歷史上,君權神授的思想。不言而喻,北京乃興龍之地,帝王乃天降龍種。這種神奇的雙龍布局設計,是中國古人的藝術造詣,還是天然的巧合,是一個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