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前報導一名記者在成都機場挨「宰」的新聞:一杯飲料三十八元人民幣,一盤炒馬鈴薯絲十八元,一碗蛋花湯二十元…;去年底一位大陸經濟學家在北京首都機場買了一杯咖啡,收費八十八元人民幣)。
人民日報昨天刊出評論指出,不只是機場,火車站、一些旅遊景點,甚至是市區的公園、遊樂園,「宰客」在大陸是一件經常發生的尋常事。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都是這些地方經營者「一次消費理論」:既然機場是必經之地,旅客又都是短暫停留的過客,而且都是風塵僕僕又飢腸轆轆,已經入座並看來都是體面的客人,不宰白不宰,再貴的價格也得消受。
這些機場餐廳和商場,根本不要求「回頭客」,龐大的人流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消費之源。這些經營者,不需為自己的信譽和品牌善待消費者。
臺灣的旅遊業者指出,大陸機場、車站消費價格較市區商店為高,是很平常的事。例如廣東白雲機場內的白酒價格,就要高於市內三成;哈爾濱機場賣的猴頭菇等土產,硬是比市區商店貴四成到五成;南京機場內的絲巾和蘇繡等工藝品價格,甚至是當地商家的二倍。
「至於餐廳,那更是碰不得」臺灣業者指出,一罐罐裝咖啡在北京機場賣三十多元人民幣,是北京市區的五倍;一碗肉絲面,要價八十多元人民幣,一客三明治要九十多元。通常都會事先提醒消費者價錢不便宜,能不進去最好不去。
旅遊業者表示,最不能讓人忍受的是,在大陸轉機時,常遇到飛機誤點或取消,機場不會通知旅客何時可以登機,也不安排餐點,臺灣旅客只好去機場餐廳「挨宰」,吃一頓又貴又油膩的「機場餐」。
- 關鍵字搜索:
- 大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