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的角度來看,官不能越提越多,但如何把自己的人提到老王的科裡,卻是一個大學問。老王科裡的三個幹部,一個是單位元老,早已經超齡;一個沒有文化,但酒量好,喝酒的場合少不了他;另一個老打著單位的名義在外頭做買賣,破壞了單位的形象,但他給領導送的禮,又總是最貴重的。該擠掉誰,把領導的秘書、司機安插上位子,領導頗費思量。
老王說,領導終究是領導,終於讓他想出了一個「競爭上崗」的辦法,於是今天一個黨組會、明天一個辦公會,後天一個全體人員大會,徵求群眾參與辦法的擬定意見,最終定下方案:先定出必須競爭上崗的職位,然後暫時免去那些職位上幹部的職務,再公開徵求有意擔任這些職務的候選人,然後透過筆試、同志評選的方式進行篩選,最後才是領導研究人選。根據老王的說法,後來領導想擠掉的人,都一個不差的下了崗,而領導屬意的人選,果然都透過「競爭上崗」的方式順利上崗。
根據統計,從前年七月到去年底的一年半中間,大陸卅一個省市自治區當中,有一萬三千多個領導幹部透過公開選拔選出,這是「公開招聘」的部分,至於機關內部的「競爭上崗」者,達到十一萬三千多人。
由於涉及的人數眾多,因此各類「競爭上崗」密笈就在大陸書市中頗為暢銷。其中,廣東省競爭上崗辦公室就自己編了一本「競爭上崗實務與探索」,介紹了廣東省委機關和省政府工作部門競爭上崗工作過程和各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及筆試、演講、答辯的典型範例。還有人編輯出版了各類職務的競爭上崗演說範例,教人如何介紹自己的專長,如何打動群眾及領導的心等。此外,更有人假冒競爭上崗辦公室的名義,出版「競爭上崗參考資料」,逼得競爭上崗辦公室不得不出面澄清,由此可見「競爭上崗」的熱烈氣氛。
大陸對中層機關幹部實行「競爭上崗」制度,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用意主要在革除過去那種買官、跑官的現象。追本溯源,率先採行這種制度的應該是廣東省,後來才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下,推行到全大陸各地的省市機關,並以處級、科級幹部為主要對象,除專業技術性較強、涉及中共黨和國家重要機密的內設機構的領導職位外,其他都採取「競爭上崗」的方式。
但直到目前為止,大陸各地的「競爭上崗」仍然沒有一個固定的制度,那些職位該實行競爭,競爭該透過那些程序,領導人的評選該佔多少比重,及「輪崗」、「換崗」、「下崗」該由誰決定等,都還沒有定制,而這些沒有制度空間,就給予擔任領導職務者極大的發揮餘地了。
其實,大陸一些地方的幹部競爭上崗方式,對領導人來說,根本就是「一箭三雕」。按照老王說,一是讓領導拉下想拉的人,二是提上想提的人,三就是因為在幹部甄選上具有開創精神,得到上級的表揚,領導何樂不為。至於下級幹部,往後該怎麼競爭,大家心裏都有數。
中時電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大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