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現5000萬年前魚化石 極可能是新種類

廣西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陳耿嬌日前對記者說,最新考古研究發現,上世紀60年代在中越邊境的廣西寧明縣境內出土的一些魚類化石,其中的兩種「極有可能」是沒有記載過的新種類。
  
陳耿嬌說,這些在古代湖泊遺址出土的魚類化石,最大的一塊約長60厘米,寬20厘米,它們的屬種過去一直沒有被描述過。而她主持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卻發現,部分魚化石形態特殊,與記載過的魚化石種類不同,其中的兩種類型魚化石「極有可能」是新的種類。
  
「我們發現這些化石最明顯的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徵是,從魚頭到魚尾的一排背棱鱗,粗細均勻;而其他有記載的魚化石的背棱鱗則一頭粗一頭細,」陳耿嬌說。
  
中國魚類化石研究權威、中科院院士張彌曼在對化石及其發掘地點進行考察後對記者說:「這些至少5000萬年以前的魚化石,『極可能』屬於鯡形目和□形目中未知的兩個種類,而以前在中國進行的考古中,這兩者還從未在同一發掘地點同時出現過,這一發現為世界古生物研究和這一地區的古地質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
  
不久前啟動的魚化石研究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它將通過魚化石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魚類演化、地質事件及氣候變遷。

新華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