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一梟:新鳳凰從火中來

心有靈犀論壇版主賣窗的人曾向老梟請問八大問題,政治耶歷史耶中美政治結構耶,每個問題都大得嚇人,倘正面回答,縱雄文十萬,難撼其鋒。老梟側面巧答,隨手調侃。關於什麼是文化,答曰:

文化是戲臺,供經濟主角演唱;文化是脂粉,為政治娼妓化妝。
不料賣窗的人眼界奇高,嘲曰:「世界在發展,新生力量總在取替舊事物,而文化亦然。將來的中國乃至世界、整個人類,為之造福的是新生的文化力量。如果梟兄一味困於傳統文化的圍城之內,恐怕最後得到的仍是仰天長嘆:此生不際哉!」。

無奈,只得正意莊顏一點了。

吾國文化,由儒釋道三分天下,而居頒袖地位者,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是儒家。原始儒文化中,也包涵了濃厚的民主、自由、人權精神。但在長期專制政治壓制下,滋長了反民主、反自由、反人權的成分,甚至蛻變為專制統治的幫凶。因此,復興吾國文化,不能簡單地全盤接受也不能籠統地斥為醬缸、一棍子砸掉。

柏拉圖的理想國,絕對排斥音樂,視之為一種腐化物。而儒家認為音樂有靡靡之音,如鄭聲淫,也有些則可以起教化作用。對傳統文化本身,也當作如是觀。正如「中國右翼聯盟創始人」閔國為所言:「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承傳五千餘年而長盛不衰,歷經滄海桑田的動盪劫難而不朽,歷史發展證明,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文明,在人類發展史上一直閃耀著最耀眼的光芒。但是在幾千年歷史的發展中,不同的歷史階段都留下了厚重的烙印,使中華文明精華與糟粕共存,影響了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進一步傳播和弘揚,同時也阻礙了中華文明的進一步向前發展。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產生了多個文明體系,大多數的文明體繫在和其他文明或新的文明體系衝突時走向衰亡或滅絕,當今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東方文明面臨新的挑戰。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必須直面審視中華文明,進行大膽的揚棄和發展,才能使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在東西方文明體系的衝突下具備更強大的生命力,才能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百多年來,大批知識份子都把瞭解、學習西方當作必修課。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我們不應忘記身後的寶藏。要走現代化道路,要向西方學習,但不能唯西方價值馬首是瞻,還要堅持中華文化本位,這是中國現代化的心臟和靈魂。

振興中華,是政治行為,經濟行為,軍事行為,但歸根結底,還是文化行為。如果自己的文化亡了,民族國家的魂也就丟了,僅靠盲目移植、落實西方文化的一點皮毛,侈談振興大業,無異痴人說夢。美國著名政論家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文中指出,冷戰以後,國際午台上的衝突,將從意識形態層面轉移到不同文明文間的鬥爭之層面上來。在他劃分的世界七大文明中,中國儒家文明是最有資格向西方文明進行挑戰的。亨廷頓的文明定義是「文化的實體」,行文中文明文化常混用,二者名異實同。

豐富的文化資源,期待我們去開發,去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的建設,此乃當代知識份子的歷史使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國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博覽群書,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瞭解其利弊優劣,釐清種種混淆,區分精華和糟粕,才談得上繼承和發展。

儒文化並非一個封閉的體系,而是有著相當強烈的開放精神。它不像某某思想某某理論某某學說,不可討論,不能爭議,彷彿絕對真理,並動用國家力量強行推廣,結果就成了沒有生命力的教條了。權力可以獲得行政權威,但無法得到思想文化的投懷送抱。

而且,儒家知識份子資源豐厚無比,其主體性,文化、歷史傳承之信念和使命感都很強烈。既使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專制已達高峰,這套資源仍然存在。那種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文人,史不絕書。只有到了文革,它才被摧殘殆盡。...雖然十年浩劫中也出了幾個張志新等殉道者,畢競是極少極少數。所以我對當代知識份子整體上是極端鄙視的,在《梟眼看文人》中痛斥曰:

附鳳攀龍作附庸,文人缺鈣古今同。
幾根剩骨甘搖尾,滿腹牢騷好哭窮。
弄筆有暇兼弄舌,幫閑上癮更幫凶。
憑誰揮動如椽筆,別樹新風立異宗。
       二
文人本是可憐蟲,當代文人特別熊。
擅在吹牛擅搞鬼,勇於拍馬勇邀功。
不洋不土喪家犬,能黑能紅變色龍。
我是精神真戰士,倚天獨立嘯青鋒。

老梟對西方文化固然談不上什麼系統的研究,卻也並非「一味囿於傳統文化的圍城之內」,而是經常東跑西顛,到處走走的。我以為,將來為「中國乃至世界、整個人類造福」的「新生文化力量」,不會是天外或海外來客,而是固有文化積極吸取西方文化精萃後的推陳出新,是東方文化經過去粗存精、去劣存優、去偽存真工序後而振興發展的。讓我們為鳳凰的新生拾一把柴添一把火吧。謹以詩寫志曰:

其一
朝憂道失夜求仁,澎湃心潮槁木身。
叱吒軟除思想舊,辛勞願復時代新。

其二
真經待取西天好,寶藏休忘東土珍。
鋤舊栽新勤灌溉,春光留照後來人。

網友推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