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神秘的「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將現真容 (圖)

 2001-11-15 01: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坐落著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在蕭蕭寒風下更顯莊嚴肅穆,這就是神秘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其獨特的陵塔素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與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鞏縣宋陵並美於世,因為在戰火中湮滅的西夏王朝在歷史典籍上記載極少,王陵留給後人的,也是一個個迄今無法破譯的謎團。

  昨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獲悉,到今天為止,備受矚目的西夏王陵地面挖掘工作已經結束,全部295座陵墓不僅受到了700多年風雨的侵蝕,而且無一例外地遭到了盜墓賊的洗劫。帶著種種疑問,記者對這片神秘的「金字塔」進行了詳細採訪。

    對西夏王陵最大規模的一次考古

  風雨西夏,黨項悲歌。西夏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文化。公元1277年,成吉思汗的大軍踏平了西夏的領土,西夏從此湮沒在歷史風雲之中。

  整個王陵建在約50平方公里的荒漠上,共有9座皇帝陵園和250多座達官貴人的墓葬。據西夏陵區管理處的有關人士介紹,西夏王陵的考古發掘與調查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1972年,有關部門在賀蘭山泉齊溝建設施工時,發現了很多文物,經過專家認定,這裡是西夏王墓地所在。此後的30年間,寧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對西夏王陵做過多次的調查、測繪和發掘。

  從2000年9月到今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寧夏考古所和西夏陵區管理處3家聯合開展。國內著名的考古專家蔣忠義、楊國忠、徐殿魁受國家文物局的委託在陵區發掘現場指導。這是目前對西夏王陵最大規模的一次考古。一年多來,考古工作者對西夏王陵3號陵一共清理髮掘面積3.2萬平方米,出土了14萬件的瓦當和200件建築裝飾品,其中包括飾以獸面紋的滴水瓦當、形象逼真的龍頭脊獸等大量精美的建築裝飾構件。其中以最近在陵城南門獻殿出土的、用於建築裝飾的綠琉璃「妙音鳥」最為重要,其數量之多、外形之完美、神態之栩栩如生,實屬罕見。

    西北荒漠上的「東方金字塔」

  據參與西夏王陵發掘工作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古研究所技術部的王惠民主任介紹,西夏王陵結構承繼了宋代陵墓的基本形態,重要的是,它獨特的塔形墓塚突出了黨項族鮮明的民族特點。目前,除了位於銀川市郊的西夏王陵之外,整個亞洲東部都沒有發現類似的墓葬。近年來,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西夏王陵的迷幻色彩愈顯濃重,錐形的墓塚被形象地描述為「東方金字塔」。

  王主任說,「金字塔」是中亞和美洲墓葬的標誌。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墓塚多為土質不同,西夏王陵墓葬群的墓塚為磚瓦結構,有木製房檐,呈塔形,共7層。塔身高度、直徑在20-30米之間。雖然風雨侵蝕導致塔身表皮嚴重脫落,但塔式建築的形狀還是基本可見的。在發掘之初,專家一致認為王陵的墓塚為八角錐形,事實上,從已發掘的3號陵園的墓葬來看,陵塔是圓形塔基,八角錐形只是一種視覺上的錯覺。

  王主任告訴記者,陵園整個面積達50平方公里,東、南、西、北分別設有大門,但只有作為正門的南門可以通行,其餘3座大門都被嚴密地封閉著。除陵塔外,陵園內建有碑亭、石像生、雀臺,陵區四周有4個角臺,標誌著陵園的範圍。走進陵塔,通過幾十米長的階梯式斜坡墓道,可以到達深25米以上的帝王陵墓室,另外,即使是陪葬者的墓室也有20多米深,整個墓室呈漏斗形,裡面存放著墓主人的大型棺木。

    西夏王陵之「謎」迷人

  西夏王陵所在地本是山洪暴發後溝坎交錯的地形,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暴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

  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為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檐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但塔式建築緣何立於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陵塔」又為什麼建在陵園的西北端?這是謎二。

  西夏陵殘碑是成吉思汗軍隊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目前收集的3300多塊殘碑看,除了仁孝陵殘碑綴合出一塊能夠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額外,其餘殘碑沒有一塊能拼集出完整的碑文來。此外,陵區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雙乳豐腴作跪狀,有人說是碑座,有人說是祭床,可謂謎之三……像這樣的謎,西夏王陵裡還有許多,可以說,西夏王陵宛如一座迷宮,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古今。

    近300座陵墓無一例外遭到「洗劫」

  西夏陵在歷史的長河中所遭受的破壞是歷代帝王陵墓所受毀壞和盜掘較為嚴重的。例如在發掘3號陵墓道的北側和南側時,在封土上已發現了鎏金的銅泡(古代在衣服或馬具上的裝飾物)、銅鏡的殘片和鐵鎧甲片。主持發掘的專家認為這是由墓室裡盜出的。

  除了人為原因之外,西夏陵陵園牆體夯土遺存主要是十餘種化學物質所組成,表現為素黃土夯筑和黃土與礫石混合夯筑體,夯筑體主要病害為嚴重風蝕、風化,季節性洪水沖刷及乾濕變化等原因造成的開裂坍塌等。在修復前,陵園牆體有剝離體,剝離體邊緣部分與牆體相連,中間大部分與牆體脫離或者是虛土相連,形成一個個空殼,遇到雨水沖刷及大風吹蝕時,即脫離牆體剝落,這就是使牆體逐年「變小」的主要原因所在。據專家觀察,3號陵所有遺址上均存在這種病害。

  據王主任介紹,鑒於西夏王陵毀壞嚴重,地面發掘工作目前只能進行到地面和墓道。下一步的工作是對發掘出的文物進行比較研究,盡快制定方案,開展對王陵的保護性修復工作,規模最大的3號陵園還將建成露天博物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