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家璇記者會風波的背後

 2001-11-02 18: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外長唐家璇在記者會的失言風波,不僅損害兩岸關,也損害中國與「中共」利益,更暴露中國官員忽略電子媒體現場直播的威力。

唐家璇當天責備提問的臺灣記者為何以「中共」指稱中國大陸,他說「這是堂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上海,你講的所謂『中共、中共』,過去我也聽說過,但早就變成了歷史上的名稱了。」當與會的臺灣經濟部長林信義舉手錶示「中華臺北可以再補充」時,他更粗暴打斷「我想沒有必要了」、「不必讓臺灣與會人員的問題,耽誤、浪費大家的時間」。這不僅違反國際會議起碼禮儀,也使近期大陸對臺統戰的柔性訴求幾遭「破功」,連臺灣最「鐵桿」的統派人士,都無法接受。

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稱大陸,經歷了從「共匪」、「北平政權」到「中共」、「大陸當局」的漫長過程時至今日,臺灣多數人仍習慣以「中共」指稱中國大陸政府。由於兩岸長期分治以及台海關特殊,臺灣多數民眾的國家認同意識及感情歸依,與大陸的理解差異明顯,管兩岸關已有長足發展,民間往來頻繁,彼此瞭解增加,但要求臺灣多數民眾對「祖國大陸」擁有更多認知,仍需要過程,任何形式的強加於人,只會弄巧反拙。

唐家璇在記者會上的表現,也使中國國務院、外交部、對臺系統甚至軍方部門都覺得尷尬,一些官員也在私下表示不滿,覺得唐家璇不行,現場應變能力太差。尤其他的一句「中共已是歷史名詞」,更令人錯愕。難道六千多萬的「中共」黨員都已是歷史嗎難道「中共」的十六大不用再開了嗎一言可以喪邦,如今唐家璇卻是一言喪「黨」。他身為「中共」黨員,情何以堪

當然,唐家璇的本意應是「你所說的『中共』已是歷史名詞」,但專業上本來就必須講究言辭的外交部長,措辭如此不謹慎,如此容易引起誤會,難道還要待下去嗎

唐家璇的失言失態,誘發了臺灣社會對大陸更多的排拒和疏離情緒,更成為民進黨及極端台獨勢力鼓動民粹、凝聚民氣、吸納選票的主要「工具」。「唐家璇效應」在島內的迅速發酵,使堂堂大國的外長,就這樣成為民進黨年底選舉可遇不可求的「最佳助選員」。

在陳水扁主導下,臺北「缺席」本屆APEC會議,自有其試圖達致突顯北京打壓臺灣、以「哀兵」姿態激怒大陸,進而為年底選舉增加政治籌碼的謀慮。北京有關方面對此「陽謀」應有掌握。

誘使唐家璇突然發作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大敗筆還在於中國大陸高層官員甚少重視電子傳媒同步傳播的視覺震撼效果。這其實也因為他們在國內電子媒體上一向被「保護」,鏡頭照不好可以剪輯,訪問做不好可以不推出。但在「全球化」的電子媒體時代,很多場面往往會以「同步現場直播」進行,不可以講錯話就不播了,因此,在公開的國際場合上,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都要有駕馭現場及應變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國官員不能再「關起門來做皇帝」,而必須要有「打開門來當演員」的心理準備。唐家璇在國際媒體面前的頤指氣使不可一世,將北京某些高層官員在對待臺灣及其他邊陲地區潛意識的「中央心態」再次暴露無遺在兩岸關近二十年的互動中,類似的「幫倒忙」、「反效果」屢見不鮮,這次只是最新的例子而已。

唐家璇的表現既不能與元帥外長陳毅在六十年代記者會上的風相提並論,當然也很難比喬冠華的才華橫溢,更不要說周恩來的臨危不亂、錢其琛的淡定自如甚至連一向恪守原則的姬鵬飛和吳學謙,也不至於出現類似的尷尬狀況。

唐家璇在國際外交場合常有「對語言掌握不清」的毛病。他上次安排江澤民訪日,出現負面效應,也早在外交圈內引起詬病。難道中國外長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唐家璇的表現損害了兩岸關,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也損害了中共的利益,更傷透中國人民的心,這樣的唐家璇非下臺不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