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百年缺席"下的北京申奧--民族主義的競技 資本邏輯的驅力

作者:劉昌德  2001-10-30 08: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原本在華文世界知名度並不高的高行健。無論欣賞或不欣賞他作品的人,都不會否認:高行健的獲獎,絕對與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人"年缺席",有那麼一點尷尬的關係。而空氣污染嚴重、不適合戶外運動的北京市,今年再賈余勇申辦二○○八年奧運,終於能夠擊敗巴黎與多倫多,一般也認為,人口居世界之冠的中國在奧運主辦權上的"百年缺席",才是北京一償宿願的最主要原因。

許多身在海峽對岸、或散居世界的華人,為了"血濃於水"的理由,幫中國人著實歡欣鼓舞了一番。不過另一方面,包括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西藏獨立運動、以及人權組織,對於標榜"和平博愛"的奧運桂冠,竟然頒給人權記錄不良的中國,則表達強烈不滿。"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在這許多的慶祝與抗議聲中,更顯得永遠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現實中的奧運,原是在十九世紀末的民族主義浪頭中誕生,因此一直與政治掛勾、無法分離。二次大戰前的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是納粹德國宣揚國威的場域;冷戰時期的八○年莫斯科及八四年洛杉磯奧運,則是美蘇兩強的鬥爭地。以為北京主辦奧運可以促進兩岸和平的人士,恐怕得先溫習一下百年奧運史,才不至於驟下結論。奧運,從來就與民主、人權、與和平等現今的普世價值搭不上邊,而是民族主義與世界強權操弄的祭品。

無怪乎北京要在這世紀交替之際,動用一切資源積極申辦奧運了。開放改革後的中國,即將要搭上WTO的世界經濟列車,而與過去賴以維繫合法性的社會主義分道揚鑣;同時,"大西部"卻因為被排除在全球化資本主義之外,造成中國真正的"一國兩制"問題。如同研究民族主義的學者安德森所認為,當今的全球化現象或許將激起另一波民族主義高峰,中國政府正是想藉著民族主義來維繫政權生存。所以,北京找上了奧運,奧運則以承認中國的強大予以回報。這一點,或許是假設奧運象徵和平的異議人士,所沒能成功的理由。

弔詭的是,民族主義操弄下的北京奧運,另一個最大的受益者,卻是跨國企業與中國本地的資產階級,而不是廣大的中國人民。根據中國某網站上的報導,為了申辦奧運,往後五年內北京光在交通設施的投資就高達一千八百億元人民幣,而這竟然是中國中央政府每年補助鄉鎮以下醫療設施預算的六千倍!申辦奧運與一般人民的醫療水平孰輕孰重,是中國政府無法自圓其說的尖銳問題。

另一方面,認為主辦奧運可以賺錢、也可以刺激經濟發展的說法,更站不住腳。就奧運活動本身的盈虧來看,過去也只有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能有盈餘,包括後來的漢城與巴塞隆納等其它城市,於加計奧運年以前的爭取活動與硬體投資後,莫不虧損纍纍。同樣根據報導,即使樂觀估算,投入十六億美元以上的北京奧運,充其量也只能創造一千六百萬美元的盈餘。八年的時間換來僅僅1%的收益率,恐怕沒有多少老闆會這樣打算盤。

至於中國能藉著主辦奧運加速經濟發展的假設,更得打個大問號。過去主辦奧運的國家,總以第一世界的歐美日澳等國家為主,他們的經濟發展早在舉辦奧運以前,之間當然沒有關係。除此之外,曾經主辦奧運的蘇聯、以及少數的第三世界主辦國墨西哥,經濟可也沒有因此而生龍活虎。

不過,奧運為財團所帶來的商機倒是紮紮實實的。興建體育設施的建商、熱炒北京地皮的房地產商人、從剝削第三世界廉價勞工獲利的體育用品跨國公司、以及取得轉播權而將有大量廣告收入的媒體財團,都可以等著白花花的銀子落袋。只是中國人民花了大筆納稅血汗錢投資,可以從這些坐待分紅的大老闆手上拿回多少,情況可能不是很樂觀。

北京申奧的首要動力,來自中國政府想藉著民族主義鞏固統治的想法;申奧的成功,則證明了奧運的政治性、也說明瞭國際強權的角力痕跡。能夠從主辦奧運獲取利益的,並不是中國人民,而是北京政權與各國資本家。處在對岸的臺灣人民,無須跟著北京政權的民族主義大旗起舞,因為要關懷中國人民與維持兩岸和平,有更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是起點絕對不在奧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