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張學良在溪口的幽禁歲月
知名愛國人士、「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的葬禮在美國檀香山舉行,他傳奇的人生畫上了句號。在他的百年生涯中,有短短的幾個月是在浙江度過的,這就是他在奉化溪口的幽禁生涯。隨著今年71歲的奉化統戰部離休幹部王舜祁老人的娓娓敘述,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浮現在我們眼前--
特殊的來客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一下飛機,就失去了自由。1936年12月31日,蔣介石組織高等軍事法庭,「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10年,剝奪公民權5年」。當天下午,蔣介石又以「勇於改悔,自行詣京請罪」的理由,假惺惺地呈請國民政府「予以赦免」。1月4日,國民政府發布特赦令:「張學良所處10年有期徒刑,本刑特予赦免,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此令。」隔了9天之後,張學良被送到了他漫長幽禁生活的第一站--浙江省奉化溪口鎮。
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在特務頭子戴笠的「陪同」下,由南京乘專機到蔣介石的家鄉奉化溪口。
雪竇山離溪口鎮十餘華里,是浙東著名風景區。山中有一寺,亦名雪竇,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1934年,當時的上海「中國旅行社」為發展業務,在雪竇寺西側建起招待所。這是一棟獨立平房,內設6間客房,帶有餐廳。
在張學良上山前半個月,蔣介石派人通知「中旅社」,說有要人來住,下令立即停止營業。當時的「中旅社」經理錢君芷提出:停止營業、包用房間,需經「中旅社」南京分社簽訂合同,方能生效。於是國民黨軍委會和「中旅社」辦理了包房手續。房間騰出以後,整修內部、安裝火爐,直到安排就緒,才讓「客人」上山。
1月24日,張學良上雪竇山時,親近隨侍有趙一荻女士(即趙四小姐,當時以秘書身份出面)、兩名副官和一名護士。戴笠派軍統特務隊長劉乙光、副隊長許建業率領特務30餘名,擔任內部看守。另外,蔣介石還派了一連憲兵,進駐雪竇寺,負責外圍警戒。在入雪竇山的必經之地「入山亭」還特別派駐了一班憲兵,配合4名便衣特務,一面放哨,一面對前來登山遊覽的客人進行盤查。
斷竿憤絕義
蔣介石與張學良曾在1935年義結金蘭,互換帖子。現在張學良成了階下之囚,蔣介石萌發了退還金蘭譜,悄悄結束結盟關係的念頭。他派遣正在溪口小洋房替他撰寫《西安半月記》的陳佈雷帶上裝有文房四寶、書籍、獵槍、釣魚竿等物品的四口箱子,上山找到張學良,裝作贈送四箱物品,把金蘭譜退還到張學良手上。
聰明的張學良當然明白了蔣的用意,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湧上心頭,他怒火中燒,當場拿起釣魚竿一折兩段,陳佈雷十分難堪。
幽禁深山中
蔣介石在談到張學良之所以敢於發動西安事變時說「只因讀書太少之故」,所以要「留他在這裡多讀些書」。蔣介石認為要從根本上去掉張學良頭腦中的「反叛」思想,就得向他灌輸儒家學說。為此,他派來一位老秀才,天天給張學良講四書五經。
課堂就設在「中旅社」招待所的餐廳,課桌就是平時活動的乒乓檯子,課椅就是食堂就餐時用的長凳子。為了表示隆重,還組織了一個「讀書會」,除了張學良以外,特務隊的隊長、班長和錢君芷等人也是每課必到,成了張學良的「陪讀」。
上課時,老秀才搖頭晃腦,大念「之乎者也」,要講上一個半小時。張學良當時既不信佛,也不信教,對四書五經更不感興趣,每天的課程卻不得不奉陪。
課後,張學良常和這些「同學」聊天解悶,開些玩笑,上午的時間一般就這麼打發過去了。
張學良對於時局十分關注,也常看些哲學書籍。他在雪竇山幽居時,書房裡有3個書架,每個有6尺來高,分3層,擺滿了書報雜誌。經過允許,他訂了3份報紙。張學良還經常開出書目,趁山上有人去寧波購買物品時,托其代買。夫人於鳳至也常給他帶書來,但這些書報雜誌,照例都要經過軍統的審查,確認沒有問題後,才轉到張學良手上。
張學良的興趣很廣,喜愛運動,但根據「東不出鎮海口,西不過曹娥江」的規定,他的活動範圍大約只有幾十公里。
閑來,張學良在雪竇山漫步、登山,偶爾也坐轎下山到溪口鎮附近的沙堤村游泳,興致高時,還跑到離溪口37公里的寧波市內看戲。不過,張學良每次外出,都有便衣跟隨,特務隊長劉乙光更是寸步不離。
鬱悶的將軍
張學良在溪口一直沉默寡言,心境鬱悶,只是偶然隱約地透露一些內心的不快和憤慨。據浙江日報報導,據錢君芷回憶,談吐中,張學良對閻錫山很鄙視,認為閻在西安事變前曾表態支持,但在事變發生後卻背棄前約、翻臉責備,只知道投機取巧找便宜。他說:「我們東北人個性直爽,說話算數,敢做敢當,不像閻錫山朝三暮四,變化無常。」
由於心中鬱悶,張學良最愛在溪口千丈瀑放鞭炮。因為這裡四周千丈陡壁,回聲特別響亮,也許讓他想起了戰場。一代名帥竟至於此,讓人悲愴。惟有一股英雄氣,彷彿至今還在這裡迴盪。
一腔愛國情
張學良在雪竇山最激動的時刻,是在他聽到「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的消息。平時他一般在房間裡用膳,那天特地端著飯碗,趕到眾人聚集的餐廳吃飯,對著大家慷慨激昂地說:「我惟一的希望就是抗日,這一天終於被我等到了。以後我即使死在這裡,也心甘情願!」愛國之情溢於言表,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
1937年8月,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已經加入中共的張學良三弟張學思受中共派遣,前往雪竇山看望大哥。蔣介石不放心,特地派心腹黃仁霖同行。
張學思在山上住了幾天,但特務始終盯在左右,直到第4天,兄弟倆找了一個機會,躲進書房,拿出紙和筆開始無聲的「密談」。張學思簡要地在紙上寫下「抗戰的形勢、中共的主張、東北軍的情況、人民的願望」等字樣,張學良看後,用橡皮擦去鉛筆字,又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看法。
多年後,張學思曾在自傳中回憶起這次密談:「他(張學良)渴望奔赴抗日疆場,急於知道東北軍現狀,要我經常設法報告他。他說他是在宋子文的保證之下跟蔣介石來南京的,未想到被扣。他認為東北軍如能團結,抗日戰爭擴大,他就有恢復自由的可能,讓我把此話傳達給東北各軍長。他堅信中國將來一定前途光明。蔣介石決不是抗日的人。要我多看進步書,回東北軍去,抗日到底!」
張學思在雪竇山告別兄長後,就奔向了延安,後來曾任中共海軍參謀長。
中秋,張學良、趙一荻等人來到附近的妙高台上過節。張學良激情滿懷,破例喝了點酒。恍惚中,他彷彿看到祖國的錦繡河山正在被日軍鐵蹄踐踏,英雄的中華兒女正在浴血奮戰……張學良從席間猛地起身,揮著手豪邁地對周圍的人說:「日本鬼子正在侵略我們的家園,我帶你們打日本人去!」
當晚,張學良奮筆致函蔣介石,請求奔赴抗日前線。但得到的回答卻是蔣介石的四個字:「好好讀書。」
因火別溪口
中秋節後的一天,約在上午9時許,廚房煙囪起火,火勢遇風蔓延,附近缺乏水源,無法搶救。火勢熊熊,不到一小時,「中旅社」招待所焚燬無遺,連張學良的東西也未全部搶出,張學良等人暫時移住雪竇寺。
幾天之後,張學良離開了溪口,移居安徽黃山,從此輾轉各地,踏上漫漫「幽禁之旅」。
尋覽當年事
因為在統戰部工作,王舜祁老人很早就立志要搞清楚張學良在溪口的這段歷史。
由於張學良在溪口過的是幽禁的日子,比較秘密,很少與其他當地人接觸,加上身邊也都是以特務為主的人,解放後不知去向,所以張學良在溪口的生活只大致有個日期記載,而王舜祁老人多方奔波,尋訪當事人,也難得知當年詳情。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當年在雪竇寺辦公的「中旅社」辦事處經理錢君芷還在上海。於是,王舜祁老人千方百計找到了他,果然,錢君芷正是當年在張學良身邊最談得來的人。於是,一段險被塵封的歷史終於浮出了水面。而當年張將軍被幽禁的地方也在他的指點下一一得到了復原。
張學良終於離去了,而錢君芷老人也在去年去世,只有當年張將軍住過的地方,現在瞻仰的遊客越來越多。
- 關鍵字搜索: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