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曝光:本.拉登和他的家人們

 2001-10-20 02: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自美國確定本.拉登是「9.11」事件的首要嫌疑犯,並對阿富汗進行大規模軍事打擊以來,拉登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人物,他的家人也備受世人的矚目。

■拉登的身世

拉登的父親烏薩馬.穆罕默德.烏達.本.拉登,曾是沙特最大的建築承包商,與沙特王室關係良好。有報導說,1970年老拉登在一次飛機失事中遇難時,其家產約值50億美元。拉登1957年出生在沙特的吉達,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3,在兄弟中排行第21。拉登的母親是他父親的第10房妻子,敘利亞人,只生下拉登一個兒子。拉登的母親在他父親的妻子中最不得寵,他自己也未受到父親的器重。由此,拉登逐漸養成了沉默寡言甚至帶有幾分緬腆的性格。

有報導說,上世紀70年代,拉登曾在英國學習工程學,完成學業回到沙特後一度接手家族的生意,並獲得相當的成功。他自己當過工程師,他從石油及建築業賺取了大量錢財,在沙特和西方國家擁有許多公司,涉及建築、石油、製造和寶石等諸多行業,目前他的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拉登的妻子和後母

拉登有4個妻子,其中一個是沙特人,一個是菲律賓反政府武裝阿布沙耶夫領導人薩巴亞的表妹。「9.11」事件後,他將另兩個妻子送到了克什米爾穆斯林控制區,菲律賓的妻子回到了菲律賓,沙特妻子因仍保留沙特國籍,拉登試圖將其送回沙特。

拉登的後母在「9.11」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住進了巴黎的一家美國醫院。此人名叫阿勒.卡利法.本.拉登。拉登就是由她撫養大的。這次她住進了該院腫瘤科。據一位警方高層官員說,法國反諜部門的特工利用了這次機會,在醫院與病人進行了交談。據外電報導,法國警方曾截獲拉登與其後母的通話記錄。

「9.11」事件後,沙特國王法赫德向沙特駐美使館發出緊急通知說,「美國到處都有本.拉登家族的孩子」,命令使館「採取措施保護無辜的人」。據報導,拉登在美親屬大部分都在讀中學或大學。美國機場重新開放後,拉登家族中有11個人乘沙特一架包機離開了美國。


■警衛工作由二兒子負責

據外電報導,拉登有20多個子女。在眾多孩子中,現年20歲的二兒子穆罕默德.本.拉登是拉登看好的人物,是拉登培養的接班人。據外電報導,穆罕默德完全忠於他父親的行動計畫。拉登的警衛一直由他親自負責。晚間拉登在屋裡睡覺,他就在外面站崗警衛。穆罕默德已結婚,妻子是拉登的軍事首腦、埃及人阿布.法哈斯的女兒。拉登親自出席了穆罕默德於今年1月9日在坎大哈舉行的婚禮。當時的拉登已經遭到美國政府的通緝,但他還是大搖大擺地參加了婚禮。這顯然反映了拉登對穆罕默德的器重。據報導,穆罕默德時常代替他父親處理事務。有報導說,如果拉登在軍事行動中死去,將極大地加強穆罕默德的地位。另外,穆罕默德與在沙特的拉登家族關係很好,拉登家族的人都很喜歡他。他的3個叔叔(也是家族中最有錢的3個人)還參加了他的婚禮。「9.11」事件後,美國決意要捉拿拉登,穆罕默德反擊說:「如果我父親犧牲,將會有數百個拉登繼續戰鬥。」

據英國《星期日鏡報》報導,拉登另一個兒子、18歲的阿卜杜拉說:「美國和英國永遠也無法找到我的父親。」他說,9月11日後,拉登與60輛滿載衛星設備的卡車、300名敢死隊員一起消失在阿富汗的群山之中。阿卜杜拉說,他的父親將利用這些設備向西方發動攻勢。他說:「我父親比美國人聰明得多,他目前正呆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無論多少架飛機轟炸,阿富汗都不會交出我的父親。」


■拉登家族譴責拉登

據沙特媒體報導,本.拉登家族族長阿卜杜拉.烏達.阿布德.本.拉登發表談話說:「鑒於許多新聞媒體紛紛報導本.拉登與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罪惡事件有關或有牽連,我以個人的名義,並代表家族所有成員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造成眾多人員死傷的罪惡事件。與此同時,我再次重申,本.拉登家族與拉登的工作和他的行動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對事件中的無辜遇害者表示哀悼。」

拉登的另一名兄長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本.拉登說:「我們家族的名聲被玷污了。但常言道,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他說:「我們的家族在上世紀90年代就一直試圖努力勸他改變想法,但無濟於事。我們家族不情願地達成了一致意見,即把本.拉登從我們家族中掃地出門。」阿卜杜拉鄭重聲明:「本.拉登家族和沙特的本.拉登集團同本.拉登或他的任何活動沒有任何關係。本.拉登同我們的家族、產業和財產沒有任何法律關係,也不能繼承這些財產。我們的家族和沙特本ܨ拉登集團從來沒有直接或間接地資助過本拉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