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接受美雜誌專訪指出臺灣是中國的未來

(中央社記者王應機紐約十二日專電) 臺北「壹週刊」發行人黎智英接受將於明天上市的最新一期國際版「新聞週刊」專訪,指出他真的認為臺灣是中國的未來,他選擇移民臺灣創辦一份雜誌,是因為當選總統後,明顯的跡象顯示,「民主已成臺灣永恆的現實」,臺灣不可能再走回頭路。

黎智英進一步解釋,在政治上,臺灣可成為促使中國大陸成為一個更自由,即使不是更民主國家的一種強力觸媒劑。「作為一種理念,臺灣可在促使中國邁向民主的過程中發揮很大的影響力,這正是臺灣非常獨特及非常重要之處,因此臺灣自然會成為媒體焦點」。

黎智英在專訪中的其他答問要點包括:

--臺灣讀者並非像許多人所說,非常政治導向。讀者表示,他們只在政治人物發生醜聞、緋聞或出丑時才喜歡閱讀與政治及政治人物有關的新聞。否則,報紙上刊登政治人物的新聞已夠多,讀者興趣不大。

--針對「壹週刊」創刊號報導陳水扁總統女兒的感情生活,導致一些名人拒絕接受該雜誌專訪的問題,他指出,在一個新市場尋求改變時,做法不能太傳統,也必須刺激反應。重要的是讀者對你如何反應,不是一般民眾對你如何反應。

--針對批評者指「壹週刊」走低俗化路線,他表示,不否認偶爾也會有所逾越,但這些例外並非「壹週刊」的行為準則,「我們有時會衝過了頭,也會犯錯誤,但我們會在雜誌的首頁或封面鄭重道歉。只要我們有勇氣面對錯誤並為錯誤道歉,我們總會從錯誤中學到教訓」。

--臺灣社會比香港社會更講究人情,臺灣人比香港人更重視人際關係。如果你在臺灣商界要僱用一個人,對方在決定是否接受這份工作前,往往會考慮他和你之間的交情深淺,但在香港,一切全看僱主開出的條件厚薄。

--臺灣比香港更像中國大陸。因此,有朝一日中共開放媒體市場,對任何一個進入中國大陸的媒體而言,臺灣都將十分重要。

黎智英在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時指出,臺灣是一個言論自由、資訊自由流通的民主社會,作為世界華人市場的一部分,它一向享有競爭優勢。

黎智英對新聞週刊說,臺灣的民主理念根生蒂固,沒有人擔心中國大陸的政治影響力會改變臺灣的政治。因為沒有人願意回到獨裁,回到中國大陸的集權統治。「全世界都在向前邁進,臺灣沒有開倒車的危險,只有中國向前進的危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