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纠正历史错误 宾大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视频)

作者:辛迪  2024-05-20 10:0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档案馆所保留的林徽因的毕业照。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档案馆所保留的林徽因的毕业照。

2024年美东时间5月18日晚六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将本该属于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递到林徽因外孙女于葵手中。这一纸证书、这一场本属于林徽因的毕业典礼,迟到了将近100年。

一百年前,林徽因是1924级新生,计划入读宾大建筑系,但因为1934年以前宾大建筑学以学业太重不适合女性为由不招收女生,林徽因的申请被拒绝,她只好改申请美术系,但同时选修建筑系几乎全部课程。毕业前所修的成绩,达到建筑学优秀学生的水平,并在大学期间担任建筑系助教,但最后只被授予美术学士学位。

宾大在2022年举办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显示,1918年至1941年之间,共有23名中国学生入读宾大建筑学专业。而林徽因是这批学生中唯一的女性和未被授予宾大建筑学位的学生。宾大承认:“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而错误的起点,在于当时历史对于林徽因女性身份的偏见,因此这是一个历史性错误。如今,这场偏见,在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入读宾大百年后,终于被破除。

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与学问,始自一次与父亲林长民在欧洲的游历。1920年,此时已辞去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派赴欧洲访问考察。在林长民外出公干时,林徽因总跟著作为建筑师的女房东外出写生。

建筑(architecture),不只是房子(home)或建筑物(building),而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林徽因对建筑的热情,归国后直接影响了“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的梁思成。当在清华准备出国留学的梁思成问林徽因他应该读什么专业时,林徽因告诉他应该读建筑学。梁思成很诧异什么是建筑学?林徽因的见识是对他的启迪。其实不要说100年前的梁思成,在我1990年报考建筑学时,很多人都依然不懂什么是建筑学,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工地里工匠,说我一个出色女生要学建筑可不好!

1924年6月初,两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宾大留学。她心系的,始终是中国大地上长久伫立却正在摇摇欲坠的古建筑。在接受当地一家媒体访问时,林徽因谈及了当时国内建筑艺术研究冷清,但又迫切希望跟上世界的狂热。“我们悲伤地看到,我们土生土长的和特有的本色的艺术,正在被那种‘与世界同步’的粗暴狂热所剥夺。”她甚至直言,“荷兰的砖瓦匠与英国的管道工,正在损害着中国的城市。”

一种强烈的想保全守护中国古建筑的壮志,“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建筑理论”,在游子林徽因心中深深扎根,成为她后半生奔走呼告、呕心沥血的事业。

因为梁林的建筑约定,1924年夏天起,宾大校园里出现了穿浅色中式上衣、深色长裙,活跃在课堂和社交活动上的美丽聪慧的中国女青年。“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但学业才是她心中最重的份量,她总能在作业评比中脱颖而出。但她不能按夙愿进入建筑系,原因是建筑系学生经常在夜间作图,“一个女生深夜待在绘图教室是很不适当的”。可结果她不但完成了建筑学学业,还当了建筑系助教和完成了美术系学业,这比一般建筑系学生繁重的功课还要繁重许多!

林徽因、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婚照。

三大知名诗人: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三大知名诗人: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1927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渥太华举办了婚礼,婚期是3月21日,这个日子,是为编写了《营造法式》的李诫立的碑刻上的日期。林徽因不愿穿西方的白纱结婚,而渥太华又无处可寻一套东方的凤冠霞帔。她决定为自己设计一套中西结合的婚服,“头上环裹饰以嵌珠的头巾,左右垂下两条彩缎,也算有冠有帔了。领口袖口都配上宽条彩边,比素净洁白的西式婚纱来得喜庆”。这一套中西合璧的婚纱,喻示了她日后“以今日西洋建筑学和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建筑”的视角。

归国后,1931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的6年时间,是林徽因一生里为数不多的不被顽疾缠绕、不被战火炙烤的平静而充实的日子。她做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作、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但对于公众来说,长期以来,这位民国才女,她的外貌与性情,她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诗篇以及文学家的身份,甚至是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等民国大师感情传闻,比她作为中国首席女性建筑师、她对中国建筑学术的贡献,更被人熟知。这里既有读者的低俗,又有中共对她刻意的抹黑。

这种对外表的肤浅关注,为性格直爽的林徽因所反感。好友金岳霖曾记载过一则轶事,他夸赞林徽因为“林下美人”,但遭到了她的责骂:“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好像只配做摆设似的!”

她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这跟她的性别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这些事是她理解和热爱的,对林徽因来说,文学、美术、诗歌、戏剧只是爱好,建筑师的事业,才是她终身热爱、终身奉献的“一项神圣事业”。

回国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为守护中国古建筑而冒着战火与危险四处奔走,在不可想像的艰苦环境中测绘古建筑,并发现了中国的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待她走进这座神秘庙宇的闷顶内部,一团黑色的物体向她飞来。是成群结队的蝙蝠,它们扇动了梁上的灰尘,还混合着臭虫的味道。这就是建筑考察的日常。

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林徽因远远望见了佛寺大梁下雕刻着“女弟子宁公遇”——这是由当时宁公遇夫人、僧侣们称之为“武后”的女性所捐赠的寺庙。凭借这些文字,佛光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

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次激荡人心的发现。佛光寺是林徽因等人“这些年的寻访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打破了当时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对“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构建筑,只得日本京都与奈良有”的断言,在当时日军迫近华北之际,无疑是一则能够激励民心的发现。

梁思成和林徽因把他们的发现整理成书。他们靠着几块木头搭建的书桌、一台噪声很大的打字机、一个撑着梁思成下巴以减免脊柱疼痛的花瓶、一张安放林徽因病躯的行军床,和着各种文献、典籍等资料,撰写出属于中国人的《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撰写及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搭建了一条中国第一代建筑学者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路。

梁从诫后来回忆父母的学术生涯,他记得父亲说过,“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而素来腼腆的梁思成也曾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林徽因和父亲林昌珉在伦敦的合照。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在伦敦的合照。

林徽因与梁启超在长城上
林徽因与梁启超在长城上的合照。

林徽因的视野是开阔的,她对建筑的考察与理解,并不局限于建筑学的逻辑。除了西方建筑视角,作为文学家的她,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思考美学逻辑的大脑。她认为,相较西方严实的砖石建筑,中国木框架结构建筑“袒露所有结构部分,毫无畏缩遮掩的习惯”。

林徽因大胆地将文学领域的拟人手法,放入了建筑学的理论论述中。夏铸九评价:“林徽因的建筑史写作,文字动人,使得一种技术性的写作,也充满了热情,以带有深情之语句,肯定的口气,鼓舞读者之感情。”

这种论述,彰显了她作为“民国第一美才女”博学融汇的才干,也代表了“她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从技术和工程的领域,进入到伦理学和哲学本体论的境地”。凭借林徽因这些不落条框的创新发现,“我们足以将林徽因定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奠基者与先驱者”。

抗战胜利后,两人回到北平,住入清华园,着手建立清华建筑学院;中共地下党派人来让他们在北京地图上画圈,说是要像美军请梁思成保护京都一样在地图上画圈,说是要保护北京古城。两人与解放军商讨,保全了北平城内的古建筑。然而共产党进京几年后拆毁北京城墙,林徽因愤然冲进彭真市长办公室拍桌子,彭真让她找毛主席,林徽因反抗无果,知道自己被中共欺骗,他们根本不是中国人,林徽因绝药等死。梁思成也被批斗,自己烧毁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5年4月1日凌晨,她悲愤地长眠在了恶魔统治下的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短暂的51年人生里,她以娇小瘦弱的身躯,搭建中国建筑学早期的理论骨架,为战时中国建筑的研究工作撑起了保护罩,中国现存很多古迹、古城都是她与梁思成保护下来的。没有他们,中华古建筑文化恐怕会荡然无存。

林徽因将“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文艺造诣与刚强坚韧、高洁硬铮的人格,熔铸进中国建筑的雕梁画栋;保护下来的中华古建就是那“万古人间四月天”。

图为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测绘经幢时的工作照。 1937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及营造社同仁在山西五台山发现第一座唐代佛寺,佛光寺大殿。
图为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测绘经幢时的工作照。

林徽因的工作照
林徽因的工作照

因此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更是中国建筑学第一人!她以建筑学为信仰,只为事业,从不在时代与历史的偏见与挫折面前低头。她是中国古建文化的捍卫者,为热爱的北京古城不惜舍命。她是以卓越才情、高雅志趣和铮铮风骨而矗立于民族历史之中的建筑学大师。在北京八宝山,“中国近代建筑之父”、陪伴林徽因共度大半生的丈夫梁思成,亲手为发妻设计了墓碑,上面简单明了的写着:建筑师林徽因墓。

我相信宾大追授学位不是结束,只是一切错误被纠正的开始。小人们因为妒嫉对她的诽谤、败类们因为对中华文化的仇恨对她的中伤,都将被逐一澄清。林徽因先生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建筑学第一人。林徽因先生千古!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