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现代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远多于过去,然而随着教育方法越来越民主,问题却也多了起来——许多父母都发现,家里的小公主变得越来越骄纵、越来越难管了。
八岁的苗苗是家里的独生女,学习成绩优良,可是任性、倔强、自私、嫉妒、好发脾气。菜不好吃,责怪大人;父母吃了她爱吃的点心,就大嚷大叫;每天起床,几乎总要找点事情发一顿脾气。
每次吃虾,乐乐的妈妈都会帮女儿剥虾壳,自己从来不吃。有一次她只是顺手把一个虾仁放入自己的口中时,女儿却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妈妈吐出来。
近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悲的是,父母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己为中心。因为家人过度宠爱,便理所当然认为所有人都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一旦不能满足,就会随意胡闹。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姆林斯基说:“娇纵的爱是最可悲的。”一旦养成女孩骄纵的个性,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骄纵的女孩,往往会失去节制欲望的能力;骄纵的女孩,往往无法忍受愿望不能实现的痛苦;骄纵的女孩,往往会怠惰,并缺乏思考力和创造力;骄纵的女孩,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因为不想、不愿付出努力,导致期望与失望之间的落差往往很大。
相较于男孩,父母在教育女孩时的确应给予更多宠爱,但这种宠爱应是一种鼓励、支持、信任,而非物质的绝对满足、无条件的绝对纵容。给予孩子一种理智的爱,才是最重要的。
别让女孩产生无谓的优越感
我们常为聪明可爱的女儿而感到骄傲,女儿则会因我们而产生特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一旦过了头,就会让孩子变得骄纵蛮横,成为没有礼貌、令人生厌的人。
有一次,前苏联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五岁的小女儿珍妮,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大礼堂里,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除了盖达尔的声音,整个礼堂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此时,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故意使劲跺脚,发出惹人讨厌的声响,跺完脚后还露出得意的神情,仿佛在告诉其他小朋友:“你们看,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爸爸讲故事,这些故事我每天都能听到!”
盖达尔看到女儿的行为,立即停止了讲故事,突然提高嗓门对大家说:“那个猖狂的小家伙是谁?请你们把那个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家安静听故事。”小珍妮愣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亲爱的爸爸竟然会这样说她,虽然她连哭带喊地赖著不走,想让爸爸心软,但是盖达尔不为所动,坚决要求工作人员把珍妮拉出会场。
盖达尔继续讲故事,故事讲完后,孩子们对盖达尔报以热烈的掌声。
父母要及时告诉孩子:自豪和自信心应来自于自己,而不是父母或者他人。盖达尔对女儿的教育是及时而有效的,相信小珍妮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因优越感而滋生骄纵的情绪。
绝不迁就不理智的行为
女孩小时候都曾用哭闹来“胁迫”父母,如果父母对此无奈妥协,就很容易助长女孩骄纵个性的形成。因此,对于小女孩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父母务必严格要求、态度一致。
一位对女儿要求严格的父亲在是这么做的:一次刚买橘子回来,还没上楼,女儿就嚷着要吃。我劝女儿回家再吃,但她不肯,非要解开袋子动手拿。我没同意,扛起袋子就走,不料女儿蹲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老婆爱女心切,好几次想下楼,都被我劝阻了。我太了解女儿的脾性了,只要稍有迁就,她就会得寸进尺,还以为是大人怕她。
女儿在一阵歇斯底里的哭喊后,慢慢地上了楼。当哭声在家门口停止时,我示意老婆把客厅门打开。这时,只见女儿眼泪汪汪地站在门口,我佯装不看她。不一会儿,女儿怯怯地走了进来,极为诚恳地向我认错。我依旧不理不睬,很冷静地坐在那儿,将目光投向窗外。女儿又向前移动了两步,含泪站在我面前:“爸爸,我不要橘子,我错了。”一阵冷处理后,我这才转过脸来,表情严肃地问她错在哪儿,直到她真的弄清楚为止。
整个下午,女儿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很自觉地按照我的要求看书写字。功课做完后,又十分主动地把客厅和房内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为了表扬她,我在她的小本子上贴了一张乖宝宝贴纸。同时,为了让她知道今天不太听话,另贴了一张坏宝宝贴纸,并写上了日期。
父亲的方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严厉,但对于制止女孩的骄纵行为来说,却是最有效的。借由这次事件,小女孩不仅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更学会了自我控制、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且,父亲在事件发生后再加以表扬的教育方法,也十分值得父母们参考。责备之后,女孩知道“父母是因爱而严厉”,如此才不会让她产生偏激的情绪。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