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接禁令低调报道
清华、北大的餐厅发生爆炸之后,官方传媒26日的报道都极之低调,所有党报只在内版刊登新华社一篇约160字的简短报道,没有刊登相关图片、两校学生的访问,与26日下午网络上的热闹状况,实有天壤之别。
北京最畅销的“北京青年报”,只在内页左下角报导了不到两百字;“信报”、“京华时报”虽然篇幅较大,但无新的内容;26日的“北京晚报”与25日相同,只字不提。影响力最大、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只有在25日深夜第二套节目中的新闻,对这两起爆炸案做了报导,而26日晚间新闻联播与25日相同,完全没有任何报导。
消息人士称,当局已向传媒下达禁令,不准擅自采访、报道这次事件。
由于中共官方媒体25日多数未做报导,大部份北京民众都还不知道发生了这两起校园爆炸案。 这两起校园爆炸案,26日成为北京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一些专家在讨论此案时都认为,两起爆炸案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而且都以自制黑火药作为爆炸材料,两案很可能有关联。
*官方通讯社初期狂出稿
据苹果日报27日报导,清华、北大前日中午相继发生爆炸,造成九人受伤后,新华社、中新社一开始就连篇报道,总共发出了二十多条稿、十多张相,而千龙网、新浪网更是不遗余力地转载所有报道,并派出记者前往采访。新浪网更第一时间设立专题及讨论区,网罗了十几条有关这次爆炸的新闻,可见这则新闻的份量。
可是,至25日下午五时半左右,新浪网突然抽起所有相关报道,只留下新华社、中新社的两段新闻。原本畅通无阻的清华大学网上论坛“水木清华”,也突然“塞车”,有关爆炸的言论都无法打开。
国内其他网站的讨论区,特别是“强国论坛”,原本全是有关爆炸的文章,但傍晚开始,所有同爆炸有关的文章都被删掉,剩下寥寥无几的无关痛痒的文章。
*网站“擦边球”先放后收
消息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所有传媒、网站的负责人都知道,这是一则重大的新闻,读者会关心,因此先倾全力采访,抢在领导的命令来到之前,作大量报道。
当中宣部的禁令一到,通讯社、报纸、网站就立即鸣金收兵,删除相关报道。因此,26日报纸上所能见到的只有新华社提供的通稿,不仅《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党报如此,就是《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等平时较为活跃的报纸也一样。
26日在“水木清华”只看到一段来自医院的消息,指伤者并无大碍,再无其他评论;而新浪网也特地删除了附在新闻后的“评论”连接,阻止网民发牢骚。
* “三个敏感”影射深层问题
据中国时报26日报导,清华与北大的爆炸案,为中共近二、三十年所罕见,而且发生在权力交接与政策更新的关键阶段。爆炸发生后,一位大陆网民在北京“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上张贴意见指出,这次爆炸有三个敏感-“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事件”。此一看法基本反映出两所大学爆炸案的深层问题。
报导指出,就“敏感时间”而言,中共即将进入今年以至于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政治季节,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目前正在北京召开,预计今天闭幕,此次中全会将决定中共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大主席、政协主席等重大人事。同时,决定中共未来五年施政方针与政策的中共十届政协与人大也将于下周举行。而为了展现稳定与团结的形象,中共公安部门自上两周起,即已开始在北京进行治安整顿,希望能为大会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然而,爆炸事件立即打破了原先当局即有的安排,使社会顿时弥漫出不安的气氛。就此而言, 爆炸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冲击中共领导层意欲营造的良好环境。
就“敏感地点”而言,不论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与知识殿堂,也是中国领导人的最主要的来源地。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即为清华大学毕业,甚至大陆流传一种说法,在大陆高层领导中,清华大学毕业者将近三分之一,已形成一个“大清帝国帮”即将取代“上海帮”领导全中国,如今爆炸案发生在清华大学,对于这些出身清华大学的中共新一代领导者势必造成心理上的影响。至于北京大学,则以自由的学风闻名,并引领着大陆知识界的风潮,如今亦成为发生不明原因爆炸的地点,更使外界难以理解。何以一个在中国代表民主自由的北大与一个代表科学技术的清华,会同时受到此种对待。
就“敏感事件”而言,自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后,中共逐步进入第四代领导人的接班阶段,而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揭示的是经济上更大幅度的开放、政治上更加的透明化,希望能以新的做为、新的气象,创造一个后革命时期的新的国家形象。逢此关键时刻发生突发性的爆炸事件,或多或少会对引发中共新、老一代领导人对治国方式的再思考,此一发展是否可能影响未来的政治与政策,甚至是否会引发党内高层对于治国方式的在检讨,均值得密切观察。
- 关键字搜索:
- 两校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