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大賽獲獎
汽車從高速路滑下引橋,眼前是著名的Bloor街。講到這條街道,我們多會想到名牌,想到精品。四月初這個溫煦和暖的週末,我慕名去採訪一名可說是名牌,也可說是精品的陽光女孩,她的名字也很陽光,叫丁麗晴。
麗晴家居不遠處是市中心最繁忙的商業區。這天陽光很好,氣溫剛剛回暖,遠的近的樹木剛剛萌出鵝黃的嫩芽,陽光從天空傾灑下來,令人感到開心而精神抖擻。
前來應門的麗晴驚訝不已,她並不知我的到來。第一眼見她的印象如陽光那般。她身上套一件灰色的T-Shirt,一條淡藍色的牛仔褲,最矚目的是腳上穿著雙相當可愛的白毛毛拖鞋,她迎著我微笑,眼眸裡有自信,也有靦腆,一如鄰家女孩般的清純。
連摘五所名校桂冠
「望子成龍」是每一位為人父母想當然的夢想。我與麗晴的父母算是多年的朋友,那天我接到她母親從中國打來的電話,她說立志選讀商科的麗晴從今年年初開始,先後獲得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這真是件令人驚訝和開心的事情,能同時被五所常青籐名校錄取的人不多,麗晴的成功自然不是一日從天上掉下來的。
1996年春,不到四歲的麗晴隨父母移民加拿大,這個家庭原本的計畫是在加國能安頓下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做父母的可以如園丁般呵護著女兒的成長。但計畫總歸是計畫,在加生活不到兩年,麗晴的父親因為生意原因又回到了北京。自此之後,麗晴就如吉普賽女孩那樣到處遊學。她去過12個國家,在17所學校上過課。幸運的是,頻繁的轉學並沒有影響到她,反而增加了她的見識。
講到這段生活,麗晴用她很年青的聲音向我講述她的感受。「我一直視這段生活為上天所賜,這是我的福氣,可以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都很友善,也樂於助人。」
我問她動盪的生活是否會影響學習,麗晴說「這要看每個人如何處理。對於我自己來說,無論我落在那裡,都不會影響我的學習,只要能專注對待,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將不利轉為有利。」
代表學校去荷蘭海牙參加國際中學生模擬聯合國
學習對於許多人來說是負擔,那是因為人們並沒有將自己融入學習裡面。麗晴告訴
我,她從啟蒙到現在,學習就像一個好玩的遊戲,她沒有因此而熬夜,即使在最緊張的考試時刻,她也堅持在晚上11時就寢。所以,在她的字典裡,學習是快樂的。
採訪那天,麗晴的父親恰好從中國回到加拿大,我們很隨意地在客廳裡就坐,一壺清茶,侃侃而談。
麗晴的父親丁增安在中國是位有名氣的教育家。講起對女兒的培養,現任北京成功啟航教育諮詢公司的總裁實話實說:「說心裏話,我和她媽媽一直沒有將心思放在孩子身上。麗晴有今天,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她經常對我們說,她是個獨立的孩子,她的事情自己會處理,不需要我們管。」
坐在父親身旁的麗晴接著話題說:「其實我覺得這樣蠻好的,因為父母都在忙,反而令我覺得自己要學會照顧自己,這樣才能免去他們的擔心。久而久之,反倒養成我自律和有主見的性格。」
去年在選擇大學時,從申請到考試,到給每一所學院寫入學申請,再到請老師寫推薦信,每一步都是麗晴自己獨立完成的。這種「我的學業我作主」的行為,在中國也許會被解讀為任性和目無家長,但在丁家卻獲得高度的讚揚。所以麗晴說她很感激她的父母對她的放任,她說這是一種很重要的鼓舞。
麗晴的小學初中是在北京就讀的,這段時間雖然生活在父母的眼前,但她依舊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每個週末,她都會一個人到海淀圖書館去讀書,做完作業後就借大量的圖書來看,內容包括人物傳記、寫實報導、經濟分析及小說等。她說:「這段時間超量的閱讀,令我增長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受益匪淺。」
也是因為閱讀,麗晴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初中畢業後,她從報章中看到中國的高中生學習非常辛苦,大量的作業令他們每天都忙到凌晨以後才睡覺,早上五、六點鐘又要起床,身體常常吃不消。
此時已立下要到美國去讀大學的麗晴,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離開中國,返回加拿大求學。麗晴說:「我當時想,美國的考試全是英文,我與其花大力氣在中文上,不如節約一半時間去學英文,用英文直接攻讀數理化,結果一定能事半功倍,更有把握。」
對於麗晴的這個決定,父母完全支持。2008年秋天,麗晴踏上了回多倫多求學的道路。
名校裡的明星
麗晴回到加拿大後,選擇在多倫多市的Branksome Hall學校學習,這是一所女子私校。新的生活,令她感受到與中國教育完全不同的成長方式。
「在中國,學生的成長基本被侷限於學校和書本。但在加拿大,課堂的學習只是成長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課堂外的實踐。」 麗晴說她很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區活動。「在過去這幾年,我參加過辯論賽、划船賽,還擔任學校樂隊的吹笛手,並且是Branksome商業協會的會長,還參加過旨在增強學生商業技能的DECA活動。」
講起她的高中生活,麗晴兩眼亮出很快樂的光彩。她說她還利用數學知識在當地的一所公共學校輔導同齡人和低年級的學生,或到多倫多公立圖書館裡面做義工。這些經歷,令她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麗晴在中國接受的教育,為她打下良好堅固的數學基礎。18歲那年,她在加拿大中學生數學公開挑戰賽中獲得多倫多賽區的頭號選手排名,這場覆蓋全加拿大數學公開挑戰賽由滑鐵盧大學主辦,麗晴在8,700名選手中取得了比賽的第六名。除此之外,她在10年級還獲得Cayley獎牌,11年級贏得Hypatiia競賽。她也是Branksome Hall有史以來第一位被美國商科排名第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錄取的學生,這其中有賴於她的數學成績,因為沃頓商學院非常看重數學成績。
對於許多女孩子來說,學習數學是件煩悶的事情。但數學對於麗晴來說,那是個神奇的天地。「我喜歡數學,它能夠挑戰你的思維,當你完成一道題時,你會有莫大的成就感。要知道,如果我努力去解一道題,我總能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是何其美妙的事情!」
當然,數學並不是麗晴唯一擅長的科目。她在其他科目上的成績也相當出色,舉例來説,去年她參加了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SAT1,結果奪得2,400滿分,其中對於母語是英文的學生也很難考好的英文寫作及閱讀,她也考了滿分,這對來加拿大不到三年的她,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麗晴說,在加拿大的這幾年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可以取得如此優越的成績。據她介紹,她剛來Branksome Hall時亦曾為自己的英語水平憂慮。後來,她找到一位學習上的夥伴,邁迪森·米勒後來成為她的好朋友,她們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沒多久,她的英文作文已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上傳閱,演講能力也因此大幅提高,她曾在大多私校聯盟辯論會上贏得第八名。她說自己視這為一種榮譽,因為能在一群母語是英文的同學中出類拔萃,這是很自豪的事情。
回顧自己成長的過程,麗晴認為從中國到加拿大,由於經歷了兩個國家不同的教育熏陶,令她身上融合了東西文化不同的精髓。她以寫作為例,中國提倡批判性閱讀,作文有一定的套路;加拿大提倡發散思維,提倡多元性。面對兩種文化的衝擊,她能做到兼蓄並學。因為中國的教育令她打好了學習的基礎,培養了良好的習慣,到達加拿大之後,她被新的學習模式開啟了興趣,在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中,從一個靦腆、不善交流的孩子,成長為今天健談、勇於奉獻和敢於大膽追求理想的青年,她對這種交替互補的成長教育充滿感激。
學習回報社會
與許多本地孩子一樣,麗晴除了學習好,也熱衷於投入社會,她通過參加一系列的義工服務,積纍自己的社會經驗。
2009年的暑假,麗晴和她的好朋友米勒來到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第三小學擔任三天的義工教育。麗晴和米勒在行前已作好精密的計畫和設計,她們希望能用自己設計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課。
上課第一天,她們請小朋友們用英文描述小夥伴的外貌特徵,第二天則必須深入到描寫小夥伴的特性。麗晴認為,這樣的授課方式絕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如同瞭解一個朋友的過程,先感性後理性。另外,為了增強學習的氣氛,她在授課實驗中,與米勒選擇了一本名為《Thecatinthehat》(《戴著帽子的貓》)的童話書,分配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情景表演的模式講述書本內容。最後他們還將自己喜愛的100餘本原版英文兒童書籍免費捐贈給那裡的學生,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當地學校的老師對於從加拿大回去的學生的能力驚嘆不已,這大概就是加中兩國不同體制下的教育結果吧?
為了鼓勵更多的年青人到中國去做義工,麗晴還將這次義教活動拍攝的活動圖片做成展板,以此召集更多的義工到中國去。
麗晴説:「其實做義工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重點不在於做了甚麼,關鍵是在付出的同時,體會和理解回報社會的意義。」去年,麗晴還作為數學老師的助理,專程到非洲去做義工。「我們教那裡的孩子學數學,看見他們專注地學習,我內心有種説不出的開心。」
採訪結束後,回家路上我耳邊似乎依舊揮不去麗晴年青如陽光的笑聲,然後我想起我曾看到的一句話:「我愛你是因為我覺得我身上的愛很多很多,付出是一種快樂,付出是我的一種習慣!」我想這句話用在麗晴身上一點不為過。
我這樣想的時候,窗外的夕陽因此變得美麗而動人。
- 關鍵字搜索:
- 移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