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院」到德國
【看中國訊】中國著名群雕"收租院"在四川美院呆了20年後,在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前往德國申恩展覽館展出。作為此次德國之行主要策劃人的重慶美術館館長馮斌表示,不少老外看得目瞪口呆,但中國獨立作家戴晴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申恩博物館和別的博物館不一樣,它最大的特色就叫‘搞怪’,就是讓你覺得荒謬。所以這在申恩博物館展出,有一種‘你看,這就是革命,這就是洗腦’,有這個意思在裡面。"
德國之聲記者認為這個"收租院"的故事是十分有爭議性的,並且帶有非常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將它拿到一個文化交流的書展上向國外展出,一定有某種意圖。在法蘭克福書展閉幕後,德國之聲記者對此問題向戴晴提出採訪。戴晴直指這個展覽是個"大笑話"。
戴晴說"中方這幫貪官污吏,他們要把軟實力向全世界顯示,已經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他們覺得,終於有這麼一個機會,讓老外來看我們的裝置藝術比你們早了多少年,顯示我們文化博大精深的機會。他們利令智昏,結果就送來了。...那個泥塑在法蘭克福,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他們怎麼敢這麼幹,他們是不是還相信,是不是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成了真理?"
收租院簡介
1965年6月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趙樹桐、王官乙率應屆畢業學生5人,和當地美工、民間藝人一道,以四川大邑縣地主劉文彩為原型,歷時數月集體創作的大型泥塑群雕。群雕共有人物114人,道具108件,有7個部分("交租"、"驗租"、"過斗"、"算帳"、"逼租"、"反抗"、"上山打游擊")、26個情節組成,全長近100米。 "上山打游擊" 一組的造型,是在文革中增加的,後來又被刪除、收藏起來了。
《收租院》中的劉文彩,是藝術化的為政治需要創造出的"劉文彩",而不是歷史中的劉文彩。《收租院》的創作宗旨也是"階級鬥爭為綱"。地主階級、剝削、壓迫、舊社會......劉文彩成了這一切的代名詞。當時的文藝作品,除了江青的"樣板戲",就只剩一個《收租院》。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德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