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神話與傳說︰桃花女(圖)

 2008-06-30 10: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好熟悉的詩句,世人常借用來表達人在失意時的情態,自慰,自解。物體不像人,會有惆悵。我們的生活應該像盛開的桃花一樣。常有陽春麗景。桃花開在早春,先開花,後長葉,姿色俱麗。開花時節,嫣紅動人,使人感到春意綿綿。只可惜花期短暫,令人十分惋惜。送上一首︰

桃花語

桃花蒙春綠映紅
灼灼其華印碧空
艷陽麗質緣十日
感嘆香絮付溪中

正是桃李無言,自下成溪。

傳說在京都城南郊外,有個村莊,兩山夾溪,溪岸種滿了桃花,古時的人便將這村莊稱為「桃花莊」。那裡溪水澄碧,桃花紅艷,景色迷人,也有人稱它「桃花溪」。

在這村莊裡,有個女子,生得嬌容秀麗,知書識禮,年方二八,姓陶,名錦花,母親已故,和父親為伴,平常很少外出,喜歡留在家裡,研書習學。她懂得桃花與桃樹的各種用途。

在他們住宅的周圍種滿了桃花,日積月累成了一個大桃園。那桃園用竹籬圍著,園外有一條小溪。每天清晨起來,錦花打掃桃園落葉,拿小竹籮到溪邊,將浮上水面的桃花,盛載回家,陰乾,備用,以幫助村中需要的人。她的善良,美麗,聰明,勤干,感動村莊的人,而且更感激她利用桃樹的長處,幫助他們解除疾苦,莊上的人都稱她為「陶花女」。人人都喜歡接近她,後來叫成是「桃花女」。

那一天,剛好是清明日,「桃花女」提著祭品,正準備和父親出門拜祭母親。這時,走來了一位遠客,看他打扮像個讀書人,文質有禮。他溫文地說道︰他在外遊覽,不覺走進了這個「桃源世界」,風景悠美,使他留連忘返,感到口渴,求莊主一杯水。老父欣然答允,隨令小女進去取水,送上。那遠客感激接過。「桃花女」含情的看著他飲水,倆人似乎一見鍾情,無奈受於禮教的約束,正是︰萍水相逢,對花無言。那遠客喝完水,道謝後,便惆悵而去。「桃花女」默送他的背影,有無奈之感。

一年後的清明,那位遠客中了進士,心裏惦念著奉茶的姑娘,又重遊舊地,踏進桃花莊,尋覓那位女子,希望能再次相聚。誰知到了那裡,只見大門緊閉,不見姑娘,又不敢冒昧叫門,心中感到無限的惆悵,連連嘆息,最後帶著失望在門上題了一首詩作留言︰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詩詞成了佳話,流傳至今。

後來,老父聽到門外有聲,開門相認,並告訴他,其女患了相思病,昨天不幸身亡,你若能早來,或可救她一命。這名進士聞道心痛地跟進內堂,正是︰

清明煙雨蓋花枝
欲尋香茗步已遲
悲見落英東流去
暮雲情鼓奏夢痴

進到內堂,他悲痛不已,在屍旁痛苦大哭,悲哀之聲衝上雲霄。那時,雲端上有位修了千百年的道仙背著寶劍,剛好從靈山採藥回來,準備返回終南山,聽到悲聲淒切,運用神通一看,原來桃花莊裡躺著的那位姑娘,正是五百年前被貶下凡的「桃花仙子」。她輪迴了幾世,都是為情所困而終,今生也是如此踏進情網。那位道仙看她還有一息尚存,心想把她救回,帶返終南山,教她武術修煉,讓她將來行善救世,積累功德,早日脫俗,返回天庭。主意決定後,即按下雲頭,化作一位道士,直奔「桃花女「家去。到了門外,不請自進,取水飲了一口,偷偷地噴灑在「桃花女」身上,然後對她老父說道,他女兒的屍體開始化為膿血,需要立刻買棺木下葬,不能再停留。

老父一看,果然是這樣,再擺的話,恐怕屍體腐臭,立即請人裝殮,準備下葬。那位道長很樂意幫忙。抬棺木下葬的半路上,道長說聲告辭,便轉身走了。抬棺木的人,繼續上路,感覺到棺木越來越輕,心有疑團,找個地方放下,打開棺木一看,奇怪,「桃花女」的屍體不見了。各人在驚奇之下言道,她平常樂於幫助村民,積了善德,可能被神仙接走了。眾人散去,不表。

再說,「桃花女」到了終南山,修道學術十年,仙骨堅秀,便下山施展仁術,除強扶弱,降魔伏妖,最後功成圓滿,重返天庭,回歸仙班。


桃花樹的藥用功能很多,桃花、桃葉、桃仁、桃根、桃膠均可治病。

桃花︰《神農本草經》記載,利水消腫,治小便不利等症。
桃子︰《日用本草》記載,養心生津,心煩口渴等症。桃子雖有益於人體,但亦不能多吃,尤其生吃桃子,會令人腹內膨脹,有損無益。
桃葉︰《名醫錄》記載,可作清熱解毒,殺蟲,涼血等用。
桃枝︰《本草綱目》記載,可通經止痛,化淤等用。
桃仁︰《本草綱目》記載,可作活血散瘀,跌打損傷,行血祛風等用。
桃根︰《證類本草》記載,可作涼血,止血,吐血,血淋等用。
桃膠︰《名醫錄》記載,可用於解毒止痛,治痢疾,血淋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