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連宋大陸行,兩岸所得完全失衡,胡錦濤贏得大蛋糕--反台獨和九二共識--全是國親兩黨的政治承諾,也是中共現政權最想要得;連宋只被恩賜了點糕點渣,帶回臺灣的全是經濟上的小恩惠。
其次,連宋風格不同,但在誇胡總,誇跛足改革,誇中共培養高級奴才的翰林院,誇大陸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上則高度一致。連戰的拙於辭令,並不影響獻媚的男高音;宋楚瑜那花拳秀腿的鄉音,不知道別人如何感想,反正讓我作嘔。在清華演講時動不動來幾句英語,很像大陸的「海龜」或「高級白領」。用他到北京後最愛用的「忒……」句式來形容,真的就是「忒肉麻,忒甜膩」。
也不能說連宋二人毫無政治收穫,起碼「胡連會」和「胡宋會」的公報,再無傳統的「一國兩制」,而代之以「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但放棄「一國兩制」,不過是中共早已作出的內部決策,否則哪來「92共識」。此次會談結果,實際上是把中共早已決定的內部底線變成公開的文字。其實,北京最希望的與臺灣主流民意一樣,那就是「維持現狀」;而最害怕是島內台獨的頻頻出招將其逼入無路可退的「死角」:打與不打,都有「自掘墳墓」的巨大風險。所以,阿扁政府的一系列「急獨」措施,才會讓中共恨之入骨。
連宋二人,儘管現在分屬兩個黨,但兩人均是國民黨培養出來的政治人物,其政治風格也全來自國民黨的傳統。在此意義上,我還是把他倆都看成是國民黨式的政客。我不知道,連宋二人是否瞭解如下事實:1,北大清華的歷史課程,是如何歪曲國民黨的歷史。2,五十年的中共統治,迫害過多少國民黨人及其親戚、朋友。3,中共喉舌如何詆毀臺灣的民主政治。如果瞭解,二人總該提一下,哪怕是用溫和的暗示的方式。
連宋在胡錦濤的盛情款待面前的疲軟,與他倆在島內政爭中的表現一樣不盡人意。在已經民主的臺灣,其政黨政治的畸形,不僅反映在「綠營」和「藍營」之間的族群對立上,更反映在黨魁的政治自私上。
兩個在兩次大選中連失敗的政客,居然不在選後馬上辭職,推出更有希望的繼任者,反而到現在還賴在黨魁位置上,並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陷於窮途末路之時,要靠對岸的獨裁黨來為其製造「最後的輝煌」。
更過分的是,連戰在大陸演講時,居然提及島內黨爭,甚而用詞頗具貶義,就顯得愚不可及且小家子氣。比如,連戰在北大談到大陸行在島內受到批評時,居然以嘲諷的口吻提說:「聯共製臺」的那個「臺」下面還是有個「獨」字。那麼,在國共握手的下面的幾百枚導彈和「反分裂法」,為何不敢提及?難道連戰來大陸是為了 「聯共製獨」嗎?他還說:「今天來的國民黨的立法委員有幾十位,但還不全,他們都要來,我說不行,我說這樣就放空營了,人家會偷襲。」難道民進黨的連續執政,不是靠公開的競選而是靠背後「偷襲」嗎?
這樣不智且小心眼的演講,就差沒提兩顆子彈和陳水扁的肚皮了,恰恰暴露了連戰大陸行的自私目的,既為了在最後謝幕前賺點「青史留名」的名聲,更為了宣泄在島內屢戰屢敗的怨氣。如此連戰,即便沒有「聯共製臺」的主觀故意,也會造成「借胡壓扁」的客觀效果。
眾所周知,民主社會中的黨爭和不同政黨輪流坐莊,乃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勝選者應該贏得公正,敗選者應該輸得體面,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而遠觀臺灣大選時,還只是覺得連戰及國民黨敗在政治上的老朽;近距離觀看連戰在大陸的表演,才看清他敗在過於「小家子氣」上,一點不值得同情。無怪乎,連戰北大演講中涉及島內黨爭時,贏得已經變成「自由墳墓」的北大聽眾的熱烈掌聲。
人們很難想像,某個西方國家的在野大黨的黨魁訪問某個獨裁國家,會在公開演講中提到國內的政黨之爭,且語帶嘲諷和貶抑。這等於在向獨裁國訴苦:我不是輸在能力上,而輸在了執政黨的「小人」上。所以,大陸行即便讓連戰「青史留名」了,但這名聲不是靠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良知贏得的,而是靠獨裁中共恩賜的;即便得到了人民大會堂的紅地毯給予最高規格的禮遇和榮耀,但那不過是獨裁者的統戰策略織就虛幻桂冠。
百年國民黨是個老朽的政黨,在內戰中失去了大陸,在臺灣民主化進程中失去了政權,敗給黨齡僅有十幾年的民進黨。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國民黨黨內的遊戲規則完全有違於現代政黨政治的通行規則。兩蔣時代是家天下,子承父業,多虧在國際局勢的急遽變動中,晚年的蔣經國還具有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順應大勢所趨和民心所向,主動開放了「黨禁」和「報禁」,率領臺灣步入民主社會。李登輝之接班仍然來自蔣經國的欽定而非黨內的自由競爭,他任總統和黨魁期間,也沒有把國民黨向著現代政黨的方向推進,不給連宋在黨內平等競爭總統候選人的機會,沒有平等競爭的黨內生態導致了國民黨的分裂,逼迫宋楚瑜離開國民黨而建立了自己的親民黨。正是這種內部分裂,導致了國民黨在2000年大選中的失敗。
即便如此,如果連戰在敗選後辭職而不再霸著黨魁位置不放,讓更有能力的新生代通過黨內競選接任黨魁,國民黨未必會輸掉2004年的大選。但連戰為了過一把總統癮而賴在黨魁的位置上,結果國民黨和親民黨捆在一起,還是敗選。由此可見,國民黨老朽得東倒西歪,如果不厲行黨內改革,國民黨仍然無法轉化為民主社會中的現代政黨。
臺灣對大陸的最大優勢是「民主牌」,而兩位黨魁的大陸行,無論是連戰北大演講的自由說辭,還是宋楚瑜清華演講的「臺灣意識」,都有意迴避了中共最忌諱的兩岸的最大差異--制度差異。
連宋大陸行給我的觀感是:老朽的國民黨和勢力的親民黨。兩個為了贏得島內黨爭的優勢的政客,政治原則對他們而言,遠不如人民大會堂的紅地毯。
2005年5月14日
《觀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劉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