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学者问如何让女大生生孩子 哈萨克回应令北京无地自容(图)
中国大学教授、前外交官员王宪举的提问引发舆论哗然。(图片来源:微博)
【看中国2024年12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王君综合报导)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王宪举教授于公开场合上询问哈萨克斯坦官员,如何让女大学生“老老实实、服服贴贴地生孩子”。一名据说是俄罗斯研究方面的专家,竟问出如此有失水准的问题,让人大跌眼镜,而遭网友痛骂,痛批中共竟将女性当成是生育工具。而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也连发多条微博,介绍该国国内女性权益保障和生育的关系,而令北京相当丢脸。
12月18日至19日,在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官方帐号上连发多条微博,且创建了“女性权益的发展如何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繁荣”的一个微博话题,其全方位介绍有关哈萨克女性权益保障和生育的关系。
其中提及,去年他们国家就有法律案规定,在国家基金投资收益的50%,要分配给全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并定期打入未成年人的专属帐户内。当孩子们年满18岁之后,其名下帐户中所累计资金将会被解锁,以供帐户持有者用在接受教育或者购买住房的支出上。
另外,在女性生完孩子后,除了平均有180天的产假之外,还能享受3年的育儿假期。在休假的期间,其任职单位有义务保留其职位。而且生育女性可以持续享受新生儿育儿津贴,其生育津贴是由国家基金承担的。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也提供了该国人口增长上的奇迹。目前哈萨克斯坦有超过1000万名女性,其中大约有470万是育龄妇女。由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人口总共21万人,而让全国人口达至20,243,981人。其中移民净增只有1万人左右,而自然增长将近20万人。在2001年时,哈萨克斯坦的全国人口仅有1480万。
在哈萨克斯坦人口增长奇迹的背后,就是不断地完善福利政策,并为所有有意愿培育下一代的家庭来提供制度“兜底”,其为女性创造更多选择条件的经济赋权,同时哈萨克斯坦还保障妇女的高就业率,女性就占全国所有受雇人员的49.1%。而活跃的中小企业中,就有近一半企业是由女性领导的。此外,哈萨克斯坦政府于教育、经济等领域上不断投资、立法,而为性别平权奠定基础。
该通讯社引述该国总统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的话报导,女性是民族的孕育与教育者,要判断社会是否文明、是否开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是否有尊重女性。
该微博及话题引发众多微博网友的转发与热议。
网友评论称:“这显然是隔空回应王宪举的奇葩问题。其打脸力度之强,频率之高,堪称是毫不留情。”
11月22日,哈萨克国务顾问的叶尔兰‧卡林(Erlan Karin)访问了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公开演说。在演说结束之后进入提问阶段时,该校教授王宪举提问说,中国的女生现在普遍都不愿意结婚和不要小孩,但哈萨克小孩子很多,贵国女大学生们怎么能够这么地相信你们的话,而老老实实地、服服贴贴地,就这么生孩子,早生且多生?
叶尔兰‧卡林回应表示,哈萨克不会强迫妇女生孩子,也不会替她做选择。此外,他也强调了有关哈萨克对女性权益的保障和国家对于新生儿的照顾等。
王宪举的提问引发了轩然大波。有网友痛批,“老老实实的、服服贴贴地生孩子”,即是将女性当成了生育工具。”
更有网友痛骂中共所谓的“专家”、“教授”根本无正常人类的思想,也不知羞耻:“向别国来取经如何把中国女性变成为生育机器,致使人家辩解是他们国家尊重女性”、“文明与野蛮”、“对比之下,某些人没脸了”、“他们到底是无知还是无耻”、“自取其辱”、“这老登这种水平是咋评上教授的”、“专家丢脸丢到国外去了”。
对于哈萨克国际通讯社的微博,有网友评论说:“气死了,不将人家当文明人看,拉扯着人家一起比谁更野蛮”、“哈萨克官方怕遭全世界文明国家误会,使得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连发多条来介绍自己国家女性权益保护情形”、“对方拒绝了你的狗屎发言,且划清了界限”。
12月19日,微信公众号“建设性意见”以《打人不打脸,哈萨克斯坦这下手也太狠了…》发文。文章称:“这事情是非黑白太过于清晰,就是一个知识水平及道德水平都很低的老头儿于国际交流场合上暴露出真实嘴脸的闹剧”。
文章中表示,目前全世界文明国家的共识,皆是尊重妇女儿童作为人的平等权利,而且基于妇女儿童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弱势地位,应尽量给予帮扶优待。关于妇女要不要生孩子,何年纪生孩子,要生几个孩子,必须尊重妇女的主观意愿。而国家可以通过改善宏观的环境,来为妇女与家庭创造更好的生育条件,不过绝不应要求甚至强制妇女老老实实、服服贴贴地生孩子。
“很显然地,以王宪举为代表的一部分身处在国家智库与政府决策层的人,并不明白什么才是文明,并未拿妇女当人的基本观念”。
文章最后还讽刺称,“国家智库的人,还是应好好地挑一挑,不说能力如何,但起码也挑一些明是非知荣辱的,且挑一些大脑操作系统已更新到了21世纪版本的人。不然就真的太丢人了,打脸太疼了。”
由公开资料显示,王宪举是中国官员,自2005年7月至2011年8月期间,曾经担任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参赞。2011年10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担任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副所长、研究员。从2016年5月起,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