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金砖组织挑战重重(图)

 2024-10-18 02: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多
2023年8月24日,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最后一天,习近平、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巴西总统卢拉、伊朗总统莱西(左一)合影(图片来源: Per-Anders Pettersson/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10月18日讯】每年一度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于10月22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金砖峰会在去年的南非峰会上实现了首次扩容,增加了沙特、伊朗、阿联酋、埃及、埃塞俄比亚和阿根廷六个全球南方国家成员。金砖扩容被认为是全球南方的一大盛事,很多观察人士都将它认定为全球南方崛起,影响力与集体合力更上一层楼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有金砖扩容,全球南方貌似蒸蒸日上,但是形式无法替代实质,金砖组织也不能等同于全球南方,种种积极期待难掩现实中金砖组织面临的内外限制与掣肘。金砖组织既不是安全同盟,也不是经济联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成为国际体系中一支能够与西方分庭抗礼的力量。

国际体系结构性阻力

金砖组织诞生于2006-2009年。2006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举办了第一届外长会议,2009年,四国在俄罗斯进行首次领导人峰会,被认为是金砖四国这一称谓的最初来源。南非2011年加入,从而形成了BRICS(金砖五国)这一机制。金砖组织的诞生存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即美国单极世界体系下的新兴市场崛起,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国力的迅速攀升。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同世界经济联系迅速增长,在2006年实现了10.7%的增长率。金砖成立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国际环境在这一时期,大国矛盾并不明显,美中关系、美俄关系、中印关系都属于历史上相对较好的阶段,因此金砖五国讨论共性和未来发展并未面临重大的内部或外部阻力。

金砖组织在诞生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团体(grouping),而不是一个政策协调目的性强、政治排他性高的实体型国际组织。金砖组织议题广泛、气氛相对宽松,不具备常设机构或者强制性安排——这也是金砖组织的核心优势之一,宽松的组织架构和议题设计能够为各国不同的利益诉求提供最大的包容度和最广泛的平台。

但是金砖组织创立18年以后,国际关系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体系逐渐被美中两极竞争所取代,虽然中国将这一国际关系格局的演进叙述为中国代表下的全球南方同美国代表下的全球北方之间的“南北之争”,但是中国作为全球南方代表的身份是否得到大部分南方国家的认同仍然是未知数。

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中东到拉美,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在美中之间采取平衡或者对冲战略,保持战略自主和最大灵活性。加入金砖组织并不意味着认同并依附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这一点在印度的立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沙特身为金砖新成员却拒绝派遣国家元首参加喀山峰会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金砖组织面临的最大国际体系结构性阻力。在国际关系两极化的趋势下,如果金砖组织被定义或者塑造成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合力面对西方国家的联盟性组织,就无法满足南方国家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中立和第三方地位的根本诉求。换句话说,中国或许认为全球南方才是国际体系中崛起的一极,而中国是全球南方的领头羊和中坚力量,但是全球南方更想要在美中两极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中立和超脱地位。双方对全球权力结构体系的期许存在巨大差异。

金砖组织内部阻力

相较金砖组织外部定位而言,金砖国家之间的立场冲突和张力也是限制金砖未来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印之间的矛盾和利益不一致由来已久,在金砖组织中明争暗斗已有多年。中俄之间在金砖议程和立场上也存在差异。随着金砖组织的扩容,成员国越多,在具体议程上达成广泛共识的困难就越大。这不仅仅是因为各国的利益和立场有差别,而且也因为各国在多边场合的立场本身也是外交政策筹码的一部分。

上月在纽约联大期间举行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并没能发表共同声明,原因是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拒绝支持印度、巴西、南非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议。这是金砖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没能在外长会议后发布共同声明,而它发生在金砖首次扩容以后并不是偶然事件。金砖组织可以扩张它的成员国,但是这并一定不代表金砖组织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也会随之增长。

金砖组织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在于机构建设。到目前为止,金砖组织在官方层面上仍被称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作为支撑。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金砖都不是一个实体机构,没有组织纲领和架构,各项共识通过领导人峰会宣言的形式存在。同更为成熟的地区性组织,例如欧盟或者东盟相比,金砖组织并没有以具体安全、经济或者贸易政策统一或者高度协调为目标。这固然是由金砖本身松散团体的实质决定的,但无疑会处处限制金砖作为国际组织的协调与行动能力。

大多边vs小多边

有趣的是,同金砖组织扩容相比,美国领导下的联盟战略却在近年呈现出小多边的倾向,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包括美日印澳四方机制、英美澳奥库斯安全伙伴关系、美日菲三边合作、美日韩三边峰会等等。小多边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庞大的地区组织架构下无法协调广大的成员国利益达成共识,地区组织从政策工具变成了政策僵局,导致大国无法通过地区组织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小多边机构灵活、协调相对便利,因此成为大国趋之若鹜的新模式。例如,美国无法推动东盟在南中国海问题上集体对中国采取更为坚决的立场,因此通过推动美日菲、美英澳、美日印澳一系列小多边实现制衡中国的目的。

如果组织的有效性和行动能力是衡量地区安排的根本标准,金砖国家不断扩容很明显不利于实现政策协调统一。但是如果金砖本身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规模和声势上表明中俄并不孤立,仍然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愿意同中俄合作,那么金砖向着大多边的方向发展也有其合理性。

全球南方或许正群体性崛起,但是这种崛起仍然以个体国家为基础。全球南方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协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微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美国之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