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独自迷失方向 竟与“亡者”借宿一晚(图)
深夜的光源,不一定是阳间的灯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唐朝时期,袁测与王汧在大和六年时,在南阳临湍县的北方建造别墅。当时有一个男子名叫李佐文,由于他具备琴与棋的优秀技艺,因此深得袁、王二人的喜爱,被邀请至他们那里作为食客受到供养。
某一天夜里,李佐文要前往袁庄,由于他的仆人先将被单运走了,所有他是只身一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前进。孤寂的夜晚吹拂起冰冷的寒风,周围的景物使得李佐文一时间迷失方向,只能慢慢地摸黑行动。大约在三更天时,李佐文发现在几里外的地方有光源出现,因此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发现那是一间建造在荒烟漫草中的一间简陋房屋。
这间屋内有一个年迈的农民正在编织草鞋,李佐文恭敬地向对方祈求,希望自己能在此借宿一晚,这名老人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提醒他附近有野兽出没,让他将马儿安置于屋檐之下。进屋后,李佐文待在光源附近休息,老人开口问他到这里的缘由,了解情况后笑着说这里距离袁庄很远,表示他要等到天亮才能向南出发。
这段期间,旁边的草帘三不五时传出孩子哀痛的哭声,每次老人都会向孩子的方向说:“孩子应该停止!事已至此,痛哭又能怎么样呢?”但是这阵哭声依然持续地出现。虽然李佐文非常好奇,但是老人对于他的询问总是闭口不谈,将话题带往其他事情上。一会儿后,李佐文问老人道:“孩子很小,会怕冷,为什么不让他离火近一点?”老人才动身将那名孩子带到火炉旁待着,原来是一个八、九岁大的农村女孩。尽管这个女孩看起来不害怕陌生人,但是李佐文从她身上感觉到一种深沉的怨恨。即使待在光源旁,那个女孩还是一样又哭了,老人一样重复先前的话语,这样的情境让李佐文不禁感到困惑,也无法得到老人的解答,只是持续看着这个异状重复发生。
不久之后,太阳终于升起,老人指着远处东南的乔木,表示袁庄就在那个方向,大约有十里远的路程。离开以前,李佐文在马上四处张望,发现这里真是一个杳无人烟的荒野,唯一的建筑只有那户老人家。在后来的路途中,他遇见一个路过的村姑,看见她身上带着纸钱、酒与一些物品,对方一看见他就问:“这里是巨泽,路上都没有人,客人一大清早打哪来的呀?”李佐文将自己昨夜的遭遇据实以告,不料村姑听完立刻潸然泪下,激动地说:“为何人与鬼可以在路上相遇呢?”经过村姑的说明才知道,她在袁庄工作了七年多,丈夫在前年春天因病离世,隔天她的七岁女儿随着丈夫的脚步离世,穷困的她只好将他们安葬,独自一人服丧寡居。由于这个村姑孤苦无依,面临官府拒绝免税的问题,只好选择再嫁他人。在此之前,她想要前往父女俩的墓前与他们到别,其所在之处正是老农民的那间屋子,是他们长眠的灵柩房舍。
后来,两人一起回到老农民的屋子,昨天夜晚发生的一切仿佛仍历历在目,使得村姑再次止不住泪水,她决定前往临湍佛寺剃发,独自劳动生活到终身。据记载,这个村姑姓王,七年以后仍有人看过她的身影。
(事据《集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