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满足便不会受到侮辱(图)


老子骑青牛图。(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国立故宫博物院)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文献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淮南子》于20世纪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译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节译本,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为读者介绍《淮南子》中《道应》篇的部分内容。

【原文】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辱。

[大意]老子说:“置自身于最后,结果反而能占先;置自身于度外,结果反而能安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没有私心?所以能成就他的私心。”换一种说法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

【原文】老子曰:“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大意]老子说:“尊贵必以贱卑为根本,高大必以低下为基础。”

【原文】老子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大意]老子说:“从事于道的,便同于道。”

(一)公仪休知足不辱

公仪休担任鲁国的国相,非常喜欢吃鱼。全鲁国的人都向他献鱼,公仪休一律谢绝不收。他的弟子劝他说:“先生你喜欢吃鱼,又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你收下了别人送的鱼,就有可能被君王罢免相位,这样反倒吃不到官府供给的鱼;不接受别人献的鱼,也就保着了相位,反倒能长期吃到官府提供的鱼。”这位公仪休真算是懂得为人也为己的人。所以老子说:“置自身于最后,结果反而能占先;置自身于度外,结果反而能安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没有私心?所以能成就他的私心。”换一种说法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

注:公仪休,又作公孙仪,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宰相。因为清正廉洁而不收礼物、遵纪守法被流传后世。且教导的学生都很有名。

(二)孙叔敖智答狐丘老人

狐丘的一位老人对孙叔敖说:“人有三件容易招怨恨的事情,你知道吗?”孙叔敖说:“哪三件?”老人回答说:“爵位高了,士人就会嫉妒他;官做大了,君王便会嫌恶他;俸禄丰厚了,怨恨就会找上门来。”孙叔敖说:“我爵位越高,我的态度越卑恭;我官做得越大,我的心欲越小;我的俸禄越丰厚,我的布施越广泛。我用这种方法来避免三方面怨恨,你看可以吗?”所以老子说:“尊贵必以贱卑为根本,高大必以低下为基础。”

注:孙叔敖,楚国名相,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孙叔敖不但政治业绩突出,还在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其还是杰出的军事家。

(三)楚国工匠从事于道

楚国的大司马有位捶制钩的工匠,年纪已经八十岁了,可是制造出来的钩仍然锋芒锐利。大司马问他:“你是有技艺呢?还是有别的道术呢?”老工匠回答说:“我是坚守着一种信念的。我从二十岁起就喜欢上捶制钩了,这样,我对别的事物均不关心,除了钩我什么都不留意。”所以这位工匠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捶制钩上来,这样也就能长期管用,何况又把握了无论什么都管用的道,那么什么事情不能从“道”那里得到帮助?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的,便同于道。”

(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