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许成钢(本人提供)
【看中国2024年9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报导)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随着信息管控的加剧和集权主义的回归,许多经济学家和专家都在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的许成钢教授近日在美国之音的《许成钢谈经论证》新节目中再次阐述了中国集权主义制度的历史根源、现状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他揭示了集权主义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信息管控、产权保护不足以及宏观政策的失效都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正如苏联和东欧的历史经验所示,集权主义制度的经济模式最终无法持续,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实现真正的制度改革。
集权主义与信息管控
根据许成钢的分析,英国《经济学人》9月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的控制有关。该文章指出,中国官方对信息的严格管控已经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私营部门和官员层面,信息的缺乏使得他们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这一现象让人联想到苏联在解体前的状况,当时的苏联领导层同样因信息不透明而无法获得准确的经济数据,最终导致了经济改革的失败和国家的崩溃。
许成钢指出,中国的集权主义制度与苏联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信息控制方面。虽然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集权主义国家,权力掌握在极少数领导人手中。自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许多分析家开始注意到中国正逐渐回归到极权体制,信息管控的加剧正是这一回归的明显迹象。
《经济学人》的文章特别指出,信息管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官员和企业家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导致决策错误。这种信息的封锁不仅限制了市场的正常运作,也使得政府无法迅速应对经济中的问题。许成钢教授补充道,集权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对经济资源的全面控制,包括对产权和市场信息的垄断。
在苏联时期,信息管控导致了大量经济数据的虚假报告,最终让苏联领导层失去了对经济状况的真实把握。而在今天的中国,类似的问题也正在发生。尽管中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私营企业,但由于政府对土地、银行以及其他关键资源的控制,市场信息仍然被严重扭曲。正如许教授所指出的,经济改革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挽救集权主义制度,而不是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因此,尽管中国取得了短期的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无法持续。
中国与苏联的经济改革对比
许成钢回顾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历史。他指出,苏联和东欧集团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但由于集权主义制度的阻碍,这些改革未能取得成功,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的经济改革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无法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这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困境有相似之处。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支持以及私营经济的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壮大,中共开始担心这些力量会动摇其集权统治的基础。因此,自2012年以来,中央政府开始逐渐收紧控制,回归更加集中的权力结构。许教授指出,这种回归不仅仅是领导个人的选择,而是集权主义制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种趋势。
许成钢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依赖的“区域管理集权主义”制度。他指出,这一制度并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而是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的历史遗留。通过将资源和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苏联的崩溃模式。这种区域管理集权主义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应对经济问题,促进了地方竞争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中央政府重新加强控制,这种灵活性正在逐渐丧失。区域管理集权主义原本的灵活性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在2012年之后,中央政府逐渐剥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导致地方经济活力下降。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集权主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局限性。
私营企业与产权保护的缺失
虽然中国的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许成钢教授强调,中国的私有产权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虽然名义上中国承认私有产权,但由于人权得不到保护,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企业家。这种对人权的侵犯使得私营企业实际上处于政府的掌控之下。
在这样的环境中,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企业家缺乏安全感,无法在长期规划中做出自主决策。许教授指出,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产权和人权的保障,而中国由于集权主义制度的存在,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因此,虽然中国的私营企业在短期内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长期来看,它们的发展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经济危机的前兆:房地产与金融危机
许教授在节目中谈到了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他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是这一危机的明显征兆。近年来,中国的大型房地产公司纷纷破产,这标志着经济危机的开始。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快速金融危机不同,中国的集权主义经济模式使得危机爆发的速度相对较慢,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不会发生。
中国政府通过“软预算约束”手段,即通过政府补贴和救助来延缓危机的爆发。然而,正如苏联和东欧的历史经验所示,这种手段只能暂时掩盖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以及国有企业的低效运营,使得中国的经济基础逐渐变得脆弱。
信息封锁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
信息封锁不仅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决策,也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许成钢教授指出,中国政府的数据虚报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例如,2022年中国官方公布的GDP增长数据与实际经济情况相差甚远,这使得政府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政策应对经济下滑。
此外,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透明,政府在调整利率和财政支出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的风险。
集权主义制度的未来
许成钢在总结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但由于集权主义制度的特性,危机的爆发形式与市场经济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政府通过对土地、银行和资源的控制,试图减缓危机的恶性循环。然而,这种延缓只会使得危机的持续时间更长,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类似,中国的集权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尽管政府通过控制信息和资源暂时维持了局面,但长期来看,内需不足、资源错配以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将继续拖累中国经济。要真正摆脱这一困境,中国需要从根本上改革其制度,走向真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