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志武:建议关闭中国股票市场(图)

【看中国2024年9月16日讯】陈志武,曾任耶鲁大学金融学系教授,也是华裔经济学家,现任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

陈志武在出席2024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时,公开建议应该关掉股票市场,引起舆论哗然。

在这场由香港大学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会议上,陈志武与人大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对话时直言不讳地指出:“我还是直说了,对于今天来讲,我主张就是把A股市场关掉。”

这段话一说出,台下就给出阵阵掌声,其中还夹杂着不少笑声。

陈志武接着说:“本来就已经越来越回到过去经济的世代,来管理资源配置的方方面面,所以既然是重新管制经济微观的调控经济,那就干脆不需要再花那么多的成本花那么多特别是很多领导们又不喜欢搞金融的人拿那么多工资,那么就没必要去做一个四不像的金融市场。”

“过去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结果似乎效果并不是特别好,那么既然如此,不如先把A股市场搁置起来,重点发展银行和保险类的金融还有理财基金等等。投资标的不一定是在国内交易的,可以在境外交易,也可以在国外交易。”

这是陈志武关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基本看法。

1

客观来看,陈志武的这番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只不过关闭股票市场,显然更像是一句玩笑话。毕竟,股票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今天的股票市场不那么好,但它的象征意义,恐怕是要大于实际意义的。

而这也不是陈志武第一次发表类似的观点了。

几年之前,陈志武就曾说过,中国的金融市场搞不好,股市搞不好,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工程思维唱主角,而不是金融思维、市场思维唱主角。

2018年6月份,陈志武去印度开会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他国家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会上,不论是来自美国,还是韩国、印尼和印度的嘉宾,都在“提防中国,充满怀疑”。陈志武在微博上写道:“几年前不是这样呀。当然可以怪他们有偏见,但是其他原因呢?”

最近几年,外资撤离A股是越来越多,尽管最近中国相关机构关闭了北向资金的日交易量,但在这之前,依然能够窥见外资撤离的速度和带走的资金。

而在几年之前,可不是这样。

2008年,经济学家陈志武写了两本书,一本叫《非理性亢奋》,另一本叫《为什么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那时,正是中国引入市场经济三十年,大国崛起、大国模式正在国际之中流行,许多人也为此感到自豪。但陈志武在当时就认为,如果没有全球化贸易秩序和成熟工业技术,所谓中国的经济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很多人只是在非理性亢奋。而中国的经验也恰恰证明,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经济,非但没有得到否定,反而得到了中国经验的支持。

他在《非理性亢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正因为成就来得太快,也相对轻松,容易带来非理性亢奋,得出错误结论,这不仅使我们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自己,而且也让我们得出诸如‘发展跟法治无关’、‘经济增长跟产权保护无关’等短视性结论。”

十几年后的今天,面对欧美各国对中国的态度的根本转变,一切东西也在跟着悄然转变。

2

1990年,陈志武在美国经济学博士毕业,先后在麦迪逊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最后在1999年回到了耶鲁,担任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2017年,为了推广自己做的量化历史研究,陈志武离开待了18年的耶鲁,去了港大任教。

陈志武对中国的许多产业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关闭股票市场不同的是,这些意见很大程度上今天来看,依然非常具有远见。

例如谈到房地产,陈志武说,最好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办法就是让市场该跌的时候去跌,涨的时候去涨,让市场自己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运行。这些年之所以国内房地产价格总是往上涨,而且每次越调控越涨,就是因为调控方法有问题。

至于198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陈志武也明确提到了未来可能会重演,而这些在今天的中国,这个趋势也愈发明显。

3

1872年,中国就推出了股票交易,但直到1898年才推出第一家现代银行。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即便如此,中国的股票市场,尤其是1990年代新建立起来的A股证券市场依然还是长不大。反过来,世界前十大银行中,还有一半在中国国内。

为什么金融市场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因为银行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把它做出一定的规模,但金融市场又不仅仅只有银行,股市这样的东西更多依靠的是市场,而非行政力量去做成一定的规模。

在全球股市上涨的今天,中国的A股股票市场却还在打2800点保卫战,这的确是一种很反差的现象。

关闭股票市场,陈志武说的这番话,但更多想表达的,还是为了激发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

A股市场今天怎么样不重要,但重要的是未来十年如果还像这样,那应该怎么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