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说“落汤鸡” 不说“落汤鸭”呢?(图)


鸟类淋湿示意图(图片来源:Pexels)

看见一个人被雨水淋湿或是掉入水中,全身都湿透了,我们往往会以“落汤鸡”来形容当事者。只是,你是否觉得奇怪,“落汤鸡”是指掉在热水中的鸡,但为什么我们会用“落汤鸡”来形容,而不是用“落汤鸭”来形容呢?

其实,使用“落汤鸭”一词来形容浑身湿掉的人,并不合适。因为隶属两栖类动物的鸭子,可是能在水中游来游去,也能在地上走来走去的。重点是,它的羽毛具有防水特性,在遭遇雨水淋过后,只要鸭子稍稍抖动身体,随即就能回复本来的精神模样,丝毫不因为雨水淋过的关系而显得狼狈。

至于世界总数量相当惊人的鸡,并没有防水的羽毛,一旦大雨来到,雨水浇淋过后,鸡可就精神不起来了,还会变得十分狼狈。正因如此,大家才会以“落汤鸡”来形容身体湿透之人。

此外,落汤鸡这一俗语,可不是现代才出现的词儿,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明代天然智叟的《石头点‧第六回》中就载道:“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 ,落汤鸡子浴风波。”

另外,民间还流传“落汤鸡”的起源,实际上是跟一位名叫罗堂吉的大财主有关。

据说,罗堂吉有一回与长工一齐下乡收租,孰料在催完租准备返家时,遇上了河水大涨,这位财主一个不小心落入了水中,全身都湿透了。

结果,当他一回到家,妻子正站在大门口迎接,她一见到丈夫那付狼狈模样,吓了一跳,直呼:“你怎么变成这样,简直成了落汤鸡啦!”

后来,这件事情传开后,罗堂吉就多了“落汤鸡”这一个外号了。“落汤鸡”这一俗语也就流传了下来。

本文留言

作者初新整理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