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曾经灭绝 竟然又再次出现(图)


生命奥妙无穷,灭绝并非真正结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拉撒路物种”在生物学的领域,是指那些曾经消失无踪,被认为已经灭绝的物种,之后竟然又再次出现的物种,这样的现象就像是一种循环,现今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生物,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刻会再次现身。

西印度洋矛尾鱼

“西印度洋矛尾鱼”又称为“东非矛尾鱼”,最初是有一个南非渔民于1938年捕鱼时,意外发现还是活着的个体。当时普遍认为腔棘鱼纲物种已经处于灭绝状态,却在之后多次于同一个海域中捕获,因此被冠上“活化石”的称呼。

西印度洋矛尾鱼主要栖息于印度洋的西南沿海区域,生活在400公尺深的海中。它于2000年时被列于“极危”物种,学者推测这种鱼类的寿命能达到80岁。西印度洋矛尾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它的身体长度可成长至2公尺,重达90公斤,能凭借自身粗壮的躯体以冲刺的方式进行补食。它的头部硕大,口部宽大,还具有锋利的牙齿,能够捕食乌贼或其他小型鱼类。

印尼矛尾鱼

“印尼矛尾鱼”又称为“苏拉威西岛矛尾鱼”,最初于1997年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现。主要栖息地为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水域,此外菲律宾群岛与南沙群岛似乎也有极为稀少的数量存在。目前为止,印尼矛尾鱼的物种数量尚未确定,不过每隔五至十年就会有一、两尾遭误捕上岸。2003年被列于“易危”物种,在印尼被列为“受保护动物”。由于它又可能被深海防鲨网、鱼钩等器具误捕,因此做为它栖息地的布纳肯国家公园海域禁止使用防鲨网。

印尼矛尾鱼的身体长度同样能成长到2公尺,重量方面则略胜一筹,能达到110公斤左右,比西印度洋矛尾鱼略为巨大。

伪虎鲸

“伪虎鲸”又称为“拟虎鲸”、“拟逆戟鲸”或“黑鯃”,是海豚科伪虎鲸属下唯一的“现生种”。最初它的头骨于1843年被人类发现,并于1846年由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记载于他的著作《英国化石哺乳动物与鸟类历史》中,由于特征与虎鲸相似而得名。

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的开放海域是伪虎鲸的出没范围,有时大陆棚、岛屿周边近岸水域也能看见它们的踪迹,曾有与瓶鼻海豚共游的记录。目前全球数量估计不超过六万,属于较为稀少的海豚科物种,因此近年视为需要保护的鲸豚物种。

成年后的伪虎鲸平均体常能达到4.9公尺,雄性通常比雌性较大,两者体重能有1000公斤的差距。伪虎鲸除了灵敏的听力外,还能够使用头部的额隆发出回声定位,用以寻找猎物与导航。

食物链中,伪虎鲸属于高阶掠食者的一员。它们具有高度社会性,会以二十到一百只的个体成群移动。人类曾在夏威夷海域记录到个体间存有长达十五年的稳定关系,“鲸豚影像辨识”分析指出个体之间存在紧密的连结,它们曾出现彼此分享食物的行为。1964年,阿根廷曾发生高达八百三十五只的伪虎鲸集体发生搁浅,是它们高度社会性的展现之一。

伪虎鲸的捕食范围相当广泛,它们以大洋性鱼类、鱿鱼为主,鲔鱼、旗鱼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除此之外,曾有人在东热带太平洋看见它们捕食从鲔鱼围网逃出来的小型海豚,巨大的抹香鲸也曾是它们的攻击目标。

本文留言

作者水平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